CERAMAGE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短期临床研究

来源 :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anzm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Ceramage聚合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短期临床效果,为长期的临床研究提供初步资料;(2)比较全酸蚀型与自黏结型两种树脂黏结系统对Ceramage嵌体修复术后牙体敏感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期间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27位患者(平均年龄33岁)行Ceramage聚合瓷嵌体修复,共计29例.术前使用电脑比色仪记录基牙颜色,根据树脂嵌体预备原则进行牙体预备,硅橡胶制取印模,全部临床操作由同一名医生完成,并由同一技术人员完成Ceramage聚合瓷嵌体的制作.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例修复体采用3M RelyX ARC全酸蚀型树脂黏结系统(ARC组);B组15例使用3M RelyX Unicem自黏结型树脂黏结系统(Unicem组).按操作说明书完成黏结,光固化后抛光.不包括操作者在内的两名检查者经过前期培训及校正,分别于Ceramage嵌体黏结完成后1周(基线)、1个月、3个月及5个月,依据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正标准对患牙进行临床评价;通过向患者问询并记录其对嵌体颜色匹配、表面粗糙度及咀嚼舒适度等项目的主观满意度;最后,对A、B两组嵌体的临床成功率及其临床客观指征进行频数分布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黏结后1周的术后敏感发生率进行Chi-square检验(双侧α=0.05).结果:(1)所完成的29例Ceramage聚合瓷嵌体中,失访3例(3名患者),随访26例(24名患者);在5个月的观察期内,ARC组12例嵌体的成功率为100%;Unicem组14例嵌体失败1例(术后2个月后脱落),存活率为92.9%.(2)Ceramage嵌体在边缘着色、修复体完整性、表面粗糙度、继发龋等检查项目中的"优秀"率为100%;边缘适合性基线处的评价较高,在随访观察中有较大改变;解剖外形及颜色匹配评价较低,但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3)ARC组嵌体黏结后1周出现术后敏感的病例数(5例)多于Unicem组(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3个月后所有患者的术后敏感症状有缓解且在观察期内无反复.(4)24名患者对嵌体咀嚼舒适度及表面粗糙度的评分均为非常满意;22名患者(91.7%)将嵌体美观度评为非常满意,1名患者(4.2%)评为满意,1名患者(4.2%)评为一般.结论:(1)Ceramage聚合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短期临床表现较好;(2)全酸蚀型黏结系统在黏结后初期患者出现术后敏感的比例较自黏结型树脂黏结系统的高,但所观察到的术后敏感可在3个月内得到缓解.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在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后的生存质量,并分析生存质量与患者人口学及医疗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改良的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调查表第四版对15例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在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结果显示有关疼痛改善的得分最高,而咀嚼、吞咽、语音和唾液的得分最低。超过70%的患者自觉下颌骨重建后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有关语音、娱乐、活动和"社会功能"的得分男性患者显著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是对上皮来源细胞发生表型转化过程的概括,主要参与胚胎发育及肿瘤进展,并在化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上皮分化标记物E-cadherin (Ecad)表达下调被认为是EMT发生的关键事件。多数研究认为导致E-cad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其编码基因CDH1的过甲基化。高转移、耐药口腔癌细胞系从细胞形态、E-cad表达
目的:构建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6) RNAi慢病毒载体.方法:采用RNA干扰序列设计原则,设计5个靶向Cdc6的RNA干扰靶点序列,构建靶向Cdc6的RNA干扰载体,同时采用PCR方法从cDNA文库钓取目的基因Cde6构建Cdc6过表达载体.两种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外源筛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dc6蛋白表达情况,判断不同靶点的干扰效果,选择两条最佳RNAi有效靶点序列,制
目的: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相应快速成形技术(RP),制作颅颌面中部骨结构(主要包括颧眶颌骨)表面外形的模板,利用模板导向定位精确复位双侧颧眶颌骨复合体骨折,探讨应用个体化模板提供外科设计及术中导向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双侧颧眶颌骨折患者4例,通过术前三维CT扫描,对颅颌骨进行重建。采用CAD和RP技术在骨折移位较轻侧的颅面中部骨结构CT数据上进行骨折移位模拟手术,制作患侧面中部骨
目的:探讨适宜切除巨大颅底骨源性肿瘤的手术途径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应用额-颞-耳前联合入路,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治疗12例颅底骨源性肿瘤。结果:1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患者恢复,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等任何严重颅内并发症。结论:额-颞-耳前联合入路用于切除巨大颞下窝肿瘤较理想的手术途径。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1996~2010年收治的13例颈动脉体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疗效情况.结果: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8.7岁,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体瘤,7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4例行临时球囊阻断(temporary balloon
目的:利用量子点(QD)优良的光学性质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bcl-2进行特异性荧光标记,并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进行光稳定性比较。方法:分别利用QD605nm和FITC,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bcl-2的表达,并激光连续照射1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自带软件Leica Confocal Software测量量子点QD605nm和FITC的
目的:利用两种不同粒径的量子点(QD655nm、QD525nm)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HSP90和HSP70蛋白进行特异性荧光双重标记,并对QD655nm与QD525nm的光稳定性进行比较,为后期的动态连续长时间观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QD655nm和QD525nm,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HSP90蛋白和HSP70蛋白进行特异性双重荧光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同
目的:(1)有限元法分析不同数目桩、不同材料桩核及不同载荷对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从理论力学角度探讨磨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桩核设计;(2)比较2种桩核材料用于磨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1)有限元分析:采用3DXmulti-image micro-CT扫描技术,获得上颌第一磨牙完整二维图像数据.建立不同数目桩及不同材料桩核修复上颌第一磨牙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2种
目的:探讨各种天然牙支持全瓷冠不同牙位的临床断裂率.方法:计算机结合手工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以及CBM数据库中1990~2010年期间发表的国内外全瓷冠相关临床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分别计算不同全瓷冠各牙位的临床平均断裂率.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相关临床研究论著34篇.在36 ~ 97个月的观察期间内,Proc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