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etic minerals preserved in Chinese speleothem and their paleoclimate implication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是晚古生代发育洋陆转换的最显著地区之一.前人在该地区的研究多有分歧,在大洋板块的俯冲极性和洋陆过渡及转换的性质存在诸多的争论.本文根据
磁化率各向异性(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简称AMS)常用于研究岩石组构研究,它可指示原生流动或流变方向,在构造变形中指示构造应力方向.因此,AMS广泛地在地质
会议
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COT)的深部速度结构,包含大陆岩石圈张裂与破裂,以及海盆打开的重要信息,是认识南海陆缘形成演化模式的重要基础"骨架".南海北部陆缘COT极为特殊.前期探
对于具有较弱矿物定向性的岩石,磁组构是一种常用且比较有效的方法.然而,传统的一英寸岩芯样品所使用采样钻机、钻头及岩芯切割设备具有价格高,重量大,操作难度较高等缺点.在
东亚大陆主要是由一系列来源于冈瓦纳大陆的陆块相继拼贴而成,这一过程伴随着东冈瓦纳与劳亚大陆之间的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特提斯洋的演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古特提斯(泥盆纪
  华南的古近纪沉积记录了低纬度地区对新生代早期气候变化的响应.虽然华南有丰富的古近纪陆相记录,但是很多记录缺乏精确的年代约束,从而无法有效甄别这些沉积记录中对气
会议
  东海陆架盆地构造变形记录了洋-陆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是认识华南东部构造演化过程、机制及太平洋板块俯冲等的关键,先后受控于太平洋构造体系和特提斯构造体系;而晚白垩世-
会议
  位于大印度最北端的特提斯喜马拉雅的构造演化是理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的关键之一(e.g.,Yi et al.,2011; van Hinsbergen et al.,2012; Huang et al.,2015; Yang et al.
会议
在南海构造和火成岩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北部与南部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北部区域的岩浆活动特征由"海南地幔柱"主导,形成系列拉板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而南部区域靠近太平洋板块
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及持续挤压不仅造就了青藏高原及亚洲大陆内部广泛的地壳变形,也导致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气候、环境及深部构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