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柴北缘新发现开屏沟镍矿锆石U-Pb、地球化学和富集机理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屏沟镍矿是一个柴北缘新发现的镍矿带,是继夏日哈木铜镍矿又一个发现在活跃的聚合板块边缘的矿体.开屏沟东超基性杂岩主要由蛇纹石化纯橄岩、蛇纹石化辉橄岩和蛇纹石化橄榄辉石岩组成,具有明显的岩性或粒度变化反映的旋回或韵律层序的特点.通过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岩石的SiO2含量为37.28%-44.42%,m/f比值为2.78-3.59,ΣREE=0.64×106-9.96×106,(La/Yb)N=1.07~2.73,平均1.77,(La/Sm)N=1.13~3.25,平均2.19,(Gd/Yb)N=0.45-1.02,平均0.87,显著的Nb、Ta负异常,K的正异常,同时,大离子亲石元素Ba、U、Sr相对富集,而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Nb、Ta、Zr、Hf、Y、Ti等)相对亏损的特点.岩体的锆石U-Pb分析数据加权平均年龄为410.8±2.7,MSWD=0.063;谐和年龄为410±3.2Ma,MSWD=0.27.表现出岛弧环境岩浆岩,俯冲带幔源岩浆的典型特征.通过对含矿岩石样品电子探针分析,其具有镍黄铁矿-赫硫镍矿的矿物组合指示了贫S的母岩浆环境.
其他文献
本研究组先后设计、合成了多种类型的多功能化高分子,即把功能组分通过化学键连接到各种高分母体上.这些高分子母体包括聚硅氧烷、聚硅烷、聚二茂铁基硅烷、聚磷腈、聚乙烯基咔唑等.
本文对壳聚糖材料所进行的研究是建立在它所具有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较强的吸附能力上,通过交联等化学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其在使用环境下的稳定性,探索了将其应用于临床血液灌流治疗的可能性.
本文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接枝共聚物(CDA-g-PCLA).首先以聚己内酯单丙烯酯(PCLA)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得到端异氰酸酯预聚物(NCOPCLA),然后将该预聚物与二醋酸纤维素(CDA)进行了接枝反应得到接枝共聚物(CDA-g-PCLA).对反应进行了红外路踪.考察了接枝反应条件共聚物的影响,发现随接枝率的提高,流动温度(Tf)降低,力学,力学强度降低.并对相应的接枝共聚物
本文对聚乳熔体的流变性及纤维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利用PEN材料的性能优势和PET材料的价格优势,在日本ABE公司制造的Polyemr-V型双螺杆纺丝机进行反应性共混纺丝,并比较了不同比例在添加和不加扩链剂的条件下初生纤维及拉伸纤维的热力学性能.
转换断层成因是一个板块构造理论尚未完全解决的科学问题.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数值模拟手段得到发展,一些新的研究开始触及其成因.然而,这些研究依然集中讨论的大洋中脊转换断层成因,对边缘海盆地中复杂的转换断层的形成和演化依然存留一些模糊认识.提出了边缘海盆扩张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前人的新生代东亚大陆边缘及西太平洋的板块重建方案进行了修正。并提出关于边缘海盆NNE向转换断层的三种成因。
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的地壳岩石圈强烈伸展薄化,相应的裂陷盆地结构、沉积充填、热演化史等均不同于陆架浅水区典型断陷盆地,对其响应关系及成因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本文以研究区大量地震资料及其与船测重磁数据的联合反演结果为基础,获得研究区较为精细的莫霍面深度和地壳厚度分布图,根据莫霍面与海地地貌的起伏、地壳厚度的横向变化特征,详细分析了地壳岩石圈结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差异化分布特征.
太平洋板块的冷热俯冲是板块热结构的相对概念,热流作为板块冷热俯冲的结果,可用来反推俯冲过程的初始状态是热俯冲还是冷俯冲.本文基于国际热流协会(IHFC)发布的热流数据,利用GIS的方法预测了西太平洋区域内表面热流值,据这些预测的热流值,探讨了关于冷热俯冲在地震深度和分布、弧后盆地的活动性、脱水、脱碳、火山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区域内的热流统计对比,本文揭示了大约小于SOmW/m2的菲律宾板块、太
南海北部陆架盆地(主要是珠江口、台西南)与东海陆架盆地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在地理位置上,这两个盆地被台湾岛所分隔开,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两个盆地;在地质特征上,近年来大量学者认识到两个盆地可进行对比并存在一致性.本文最终提出新生代南海陆架盆地与东海陆架盆地起初为一个盆地,晚中新世(6.5 Ma)菲律宾海板块的楔入将其分割成两个盆地,主要表现为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发生弧陆碰撞,台
弧前区域是俯冲板块边界的重要地区,保留着有关俯冲板片和上盘地幔楔相互作用的重要记录.在俯冲体系中,即使上盘岛弧区域都位于挤压环境下,在俯冲板片的俯冲角度变陡、后撤等背景之下,部分弧前区域也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伸展作用,但与之伴随的基性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性质鲜有报道.印度—欧亚大陆汇聚过程包括早期的新特提斯洋和后期的印度大陆岩石圈的北向俯冲形成了拉萨地体内典型弧火山岩带—冈底斯岩浆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