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内陆架细粒沉积形成机制及气候信号记录

来源 :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ENSO及中长期气候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海陆架上分布着大片砂质沉积,在其背景之上存在两片细粒沉积区,他们分别是济州岛西南泥质区和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这两片泥质沉积的形成与季风、环流和长江、黄河的泥沙输运有着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我们利用海气耦合模式(FAST OCEAN-ATMOSPHERE MODEL,FOAM),用资料同化ENKF 的方法做全球的年际和年代际预报。我们的气候预报包括对现实世界的预报以及利用完美模式所做的预报。
会议
Freshwater flux(FWF)directly affects sea surface salinity(SSS)and hence modulate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in the tropical Pacific.
会议
比较了海冰和海温对与冬季拉布拉多海冰相联系的春季北美降水的作用。伴随冬季拉布拉多海海冰的增加,格陵兰海和巴伦支海的海冰减少,北大西洋出现三极型海温异常,而赤道太平洋出现西冷冬暖的海温异常,且这些海洋异常信号能从冬季持续至春季。
会议
The excessive cold tongue error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has persisted in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limate models.
会议
Based on a high-resolution(0.1° × 0.1°)regional ocean model simulation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cean,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of the subtropical countercurrent(STCC)and associated eddi
会议
过去轨道时间尺度上热带太平洋的类ENSO 气候态变化,一直是古气候学界争论的焦点。赤道西太平洋MD10-3340 站近240 千年以来的陆源沉积物组分、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和Mg/Ca 比值古温度等重建记录,反映赤道西太平洋的区域降水和温跃层海水温度主要呈现岁差周期特征,其相位滞后岁差参数约270°、与赤道9 月份辐射量变化近同步。
会议
通过西沙海槽沉积物捕获器2009-2012 年共三年样品中的浮游有孔虫通量季节性变化分析,我们发现浮游有孔虫通量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变化,在2009.6-2011.6 厄尔尼诺期间,有孔虫通量呈秋冬季单一峰态,而在随后两年,则呈现出冬季双峰态,表明了浮游有孔虫对现代海洋环境变化有明显的响应.
会议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全球变暖,全球的平均海平面逐渐升高,特别是近30年海平面加速上升。但是这段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并不均匀,97-98 强El nino年之后南北半球海平面上升趋势有显著差别:南半球海平面上升趋势得到加强,而北半球却没有;南半球上升趋势强于北半球,且线性趋势显著增强。
会议
利用ICOADS 重建的月平均海表温度(SST)、GODAS 的月平均次表层海温(SOT)、向外长波辐射(OLR)以及NCEP/NCAR 的再分析资料等数据,通过与1997/98 年El Ni(n)o 的发展对比,分析了热带太平洋的海气演变特征,探讨了该问题。
会议
The effects of freshwater flux(FWF)on modulating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have been of great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