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采纳模型研究发展综述

来源 :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采纳模型为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使用行为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理论框架.本文回顾了技术采纳模型理论的起源及发展状况,分析了当前技术采纳模型研究发展的主要特点,给出了进一步研究应关注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成为企业管理者、政府经济部门和相关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和结论,以及当前最新的研究趋势,总结了前期研究的贡献以及不足之处,并根据相关研究和理论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引入了投资结构的概念以及中间变量和调节变量,总结了未来可能的几个研究方向,有助于全面、定量地了解信息技术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
本文旨在集成产业系络与个体知觉角度的互动模式,以宏观(Marco)的架构,以台湾地区全球物流业者为对象,就"环境因素"、"组织因素"、"竞争策略"以及"系统供给面特性"四个方面,探讨信息系统采纳意向的关键影响因子与产业环境和技术采纳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位于台北市的贸易运筹业者为抽样对象进行研究,探讨影响台湾贸易运筹业者采用信息技术的关键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联性.结果发现影响信息技术采纳意向的路径
现有的知识管理理论多侧重于技术因素以及就知识本身的生成来讨论,而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其中人的因素所占比重很大.同时,知识管理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应将考察的重点,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此外,知识的最根本意义在于有助于决策质量的提高.因此,可以将知识的生成机制与应用过程结合起来,着眼于知识功能主体在协作过程中的适应性知
本文通过对政府网站群内容管理的内涵与构成分析,对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涉及的元数据进行了研究和构造,同时,针对网站群内容管理的可集成性和标准化问题,提出元数据转换中心、虚拟资源元数据中心、网站专家系统等解决方法,并据此构建了一个基于元数据的政府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的框架.
eBay易趣首先推出了第一套网上拍卖的个人信用评价模型,该模型已经成为网上拍卖乃至C2C网上交易平台的标准模式.本文针对这一标准模式,运用系统的思想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改进.在信用指数积分规则中加入了金额加权记分、服务加权记分,并采用双信用指数对卖家/买家信用进行动态跟踪,以增加信用指数的真实性.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淘宝和易趣作为研究的样本.
尽管B2C电子商务企业在很多方面具有传统零售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其发展却一直并不顺利;很多B2C企业甚至无法继续生存,走向倒闭.随着社会性网络服务(SNS)的兴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性网络的新型B2C电子商务模式,并将其与传统的B2C模式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该模式克服了传统B2C电子商务模式在对用户需求上面的一些不足,从而可以作为其良好的补充.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广大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但是在企业信息化浪潮的背后,IT黑洞、信息孤岛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为此,本文在对集成思想在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总结和归纳基础上,提出并重点研究了在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将集成管理的思想作为贯穿其中的指导性思想,通过在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以及服务3个层次的全面
数字图书馆(DL)的目的是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组织,提供更有效的利用手段和更丰富的服务方式.DL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理想工具和技术支撑环境.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用DL技术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其核心功能是创建和维护企业的Ontology,实现对企业信息资源的知识组织.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类决策支持工具和知识服务工具,应用数据挖掘工具提取企业的隐性知识,实现对企业Ontology的自动更新.作为一个
ERP系统的实施难度大、成本高,很少有企业能不利用外部帮助而成功实施.许多企业在实施ERP时选择与咨询方合作以降低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咨询方与实施企业间有效的知识转移是ERP实施成功的关键.本文作者就自己多年来给企业实施ERP的经验,及对一些中国企业实施ERP系统的案例研究,识别了ERP实施过程中各阶段咨询方与实施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主要内容及途径,分析了影响二者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从实施企业的角度提
基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IT生产率悖论的事实,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采纳和扩散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结合相关的技术采纳理论,首先对信息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方面展开分析.其次,归纳了由这些因素引起的对信息技术的感知.再次,从行为活动的角度出发,把信息技术的采纳和扩散行为细分为驱动、执行、接受和进化行为,并对各行为主体及其主要活动进行了定义.最后,提出了一个集成的信息技术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