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格局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ahofa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0和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海域进行的8航次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85种,2011年生物量略高于2010年,但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量季节间差别较大,各季节生物量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不同年间相同季节生物量差异多不显著(秋季除外);除2010年春季外,其余季节均为鱼类生物量最高,甲壳类次之,头足类最低;从全年调查平均值来看,莱州湾西侧游泳动物生物量(60.2 kg/h)明显高于东侧(33.4 kg/h),t检验差异显著(t=4.597,P<0.001).根据8航次31个主要种类生物量聚类,莱州湾20调查站位可划分为4组,组Ⅰ由位于调查海域东南的3个站位组成,组Ⅱ由位于调查海域东部及中部的8个站位组成,组Ⅲ由调查海域西北部(黄河口南侧)的3个站位组成,组Ⅳ由西部6个站位组成.组Ⅰ浮游植物丰度、浮游动物生物量、游泳动物生物量和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在各组中均最低,而底栖动物生物量最高;组Ⅲ和组Ⅳ的浮游植物丰度、浮游动物生物量以及游泳动物生物量高于组Ⅰ和组Ⅱ.ANOSIM分析表明,各聚类组间群落结构虽有不同,但差异并不显著.DCCA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底栖动物生物量以及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群落的重要因子.与历史调查值相比:目前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总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春季生物量下降尤为严重;生物量的季节分布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春季生物量极低,夏季生物量相对较高;底层鱼类比例下降的趋势有所逆转,头足类比例明显增加.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格局异质性较低,可能与莱州湾生境异质性低以及人类剧烈干扰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互联网+的定义(百度百科)“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会议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最大的种群分布于珠江水系入海口海域(伶仃洋至上川岛).之前的探索性考察在上川岛以西(漠阳江口海域)也发现有中华白海豚的分布.为确认这个海域中华白海豚的种群分布及数量等特征,于2013-2015年期间在上川岛至海陵岛间海域进行了船基截线抽样调查以及基于照片的个体识别分析,获取该水域中华白海豚的分布、群体组成,通过距离抽样分析估算种群
圆舵鲣(Auxis rochei)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小型金枪鱼类,南海资源量丰富.为了解南海圆舵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遗传分化,为渔业种群管理提供参考,本文利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和细胞色素b(Cytb)高变区序列作为遗传标记,分析了中国南海5°N~21°N之间7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所有样本共获得201条D-loop区序列和175条Cytb序列,分别检测到185种和134种单
根据2009-2013年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黄河山东段及河口鱼类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山东段共有鱼类101种,隶属于15目41科.河道内主要是鲤科鱼类为主,鲤科鱼类34种,占33.7%;河口以鲈形目为主,29种占28.7%.干流河道区系组成属江河平原区的河海亚区,黄河口鱼类分为暖水性种类、冷温性种类和暖温性种类三种.调查中发现刀鲚(Coilia ectenes)个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