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射粒子角度对沉积MoS2薄膜结构与性能影响

来源 :第七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重庆市第二届汽车摩托车摩擦学材料先进技术与应用推进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S2由于其在真空环境中具有优异的润滑、减摩性能,因此是一种常用空间润滑材料。溅射MoS2薄膜也成为对空间飞行器运动机构零部件表面改性主要方法。迄今为止,大多数文献只关注入射粒子流垂直部件表面情况下镀膜工艺研究,而多数情况下,入射粒子流与工件表面法线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但不同入射粒子流角度对MoS2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缺少系统性研究。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入射离子角度下制备了MoS2薄膜,考察了入射粒子角度与薄膜结构的关系,明晰了不同入射粒子流角度对MoS2薄膜摩擦学性能差异的影响。该工作将为对复杂部件的表面改性(镀膜)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本文推导出交叉凹槽织构表面形貌表征的几何方程,基于Reynolds方程和摩擦学理论,建立交叉凹槽织构表面流体动压润滑计算的数学模型,利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数值计算,获得润滑表面膜压分布曲线图,分析交叉凹槽织构几何形貌参数对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最佳的凹槽深度和分布间距使得润滑油膜承载能力达到最大,凹槽重叠系数对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很小,油膜动压承载能力随着凹槽夹角和宽度的增大而增大。
考虑时变效应及燃烧室内气体压力变化对活塞环环背压的影响,建立微凹坑织构化缸套-活塞环流体动压润滑数学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求解润滑油膜压力分布规律,进而获得缸套-活塞环间的最小油膜厚度和摩擦力。结果表明,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织构化缸套-活塞环流体动压润滑性能时,燃烧室内气体压力和时变效应是不能忽略的,微凹坑的面积密度和深度是微凹坑的关键几何参数。随曲柄转角变化,不同微凹坑几何参数对最小油膜厚度与摩擦
磷酸盐激光玻璃作为一种优异的激光能量放大介质,被大量地用于包括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和我国的"神光"装置在内的众多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磷酸盐激光玻璃的表面成形加工通常包括精密磨削、研磨和抛光等过程,而这些加工的本质是通过磨料和玻璃表面间的剪切磨损造成玻璃局部的材料去除。然而由于以上加工过程通常在冷却液或抛光液等液态环境中进行,因此液体中的水分子将不可避免地作用于加工过程中,进而对材料去除造成影响。
会议
低维碳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力学、电学、热学性能,是作为绿色润滑剂或添加剂的理想材料。然而,碳纳米材料由于其π-π共轭作用导致极易团聚,从而影响了它们广泛的应用。为解决此团聚的问题,多种表面活性剂、大分子、聚合物等被作为稳定剂或修饰剂使用,但这些稳定剂和修饰剂分子过量的吸附在碳纳米材料的表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碳纳米材料的性能,这其中就包括影响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
目前研究应力对薄膜开裂的影响主要是拉应力状态下薄膜的开裂,当拉应力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薄膜出现起皱的现象,即在垂直于外应力方向上出现压应力。那么,当对膜-基体系施加压应力时,薄膜会不会出现开裂的现象?针对这一设想,将TiN薄膜镀在304SS基体的侧面,通过我们自行设计的三点弯曲实验装置加载至最大应变为5%,如图1所示。
会议
化学镀Ni-P是提高铝及铝合金材料表面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当前应用较多的化学镀Ni-P工艺普遍是在较高的温度(80~95℃)下进行的,存在工艺能耗高、设备损耗严重、镀液易挥发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降低化学镀的温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工作以绿色环保的氯化胆碱-乙二醇离子液体为溶剂,对铝合金进行置换镀铜预处理,在其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铜镀层,然后进行化学镀Ni-P.通过与铝合金浸锌处理
采用多弧离子镀和磁控溅射相结合的复合离子镀技术在基体表面制备(Ti,Cu)N薄膜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台阶仪,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仪对薄膜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脉冲偏压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冲偏压对复合离子镀(Ti,Cu)N薄膜表面形貌,择优取向,沉积速率和硬度均有一定影响.在脉冲偏压为-400v时,薄膜的沉积速率最大,达到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类富勒烯或者类石墨烯碳膜具有很好地机械和摩擦学性能,但是如何对这种结构及其性能进行调控是一个难题。我们设计通过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方法,以甲烷、氩气、氢气为气源,在≤1600V负偏压下,制备了无定型含氢碳膜(a-C∶H)。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分析表明,随着负偏压的增大,碳膜中弯曲、直的石墨结构增多。同时,摩擦实验表明,
会议
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NH4VO3,在Al合金表面制备了黑色陶瓷膜层.利用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分别对黑色膜层的吸光率、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热震实验评价了黑色膜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膜层颜色随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加深,最后变为纯黑色,吸光率达到90%以上;在反应40s之前主要是Al合金基底与溶液中的O元素参与反应生成Al的氧化物,膜层表
为了改善Ti-6Al-4V合金的摩擦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通过预置NiCr/Cr3C2-Al-Si复合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复合涂层.表征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测试了涂层的摩擦学和高温氧化性能,并分析了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涂层由TiC、Ti5Si3和Cr3Si增强相及γ-Ni/Al8Cr5基体组成,平均显微硬度为750HV05,约为Ti6Al4V(360HV05)合金的2倍.室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