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南缘富角闪石堆晶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2012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98655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研究在华北克拉通南缘牧护关岩体内部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岩石类型-富角闪石堆晶岩。基于牧护关富角闪石堆晶岩中粗粒角闪石富硅的特征,推测其幔源源区可能受到较大程度地壳混染作用的影响,这一推论得到了角闪石Ti02-A1203图解的强有力印证。牧护关与老牛山岩体在时空上密切关系,因此,两者应产生于同一动力学背景之下,均属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产物。此外,根据野外观察,牧护关岩体内部还出露了大量晚期侵位的中基性岩岩脉,其与牧护关富角闪石堆晶岩共同表明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幔源岩浆活动存在广泛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依据来自对大别山碰撞后岩浆岩和去山根过程的研究,获得如下结论:具有加厚下地壳的岩石圈减薄的两个可能机制。它们并不互相排斥;下凸加厚岩石圈地幔在对流上地幔作用下是不稳定的,并被剥蚀减薄。它的减薄,提升了岩石圈的地热增温率,导致加厚下地壳,甚至中地壳的部分熔融。但此时不伴有幔源岩浆事件,说明岩石圈地幔在这一过程中未发生部分熔融;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发生在它拆沉之前,它可弱化下地壳强度并进一步增强
三塘湖盆地晚石炭世处于陆内裂谷伸展阶段,发育一套巨厚的以陆相火山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建造,岩心观察发现,该套火山岩具有其独特性,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分析,裂缝和气孔填充物主要成分均为沸石类、方解石、石英、绿泥石、海绿石等矿物,反应其流体类型多样;同时,有些气孔充填物构成了明显的极细的不规则的晕圈结构,反映出这些充填物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形成过程。
本研究采集了发育在川西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斑脱岩样品,拟开展锆石定年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根据斑脱岩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可以限定岩浆起源的大地构造背景,重大构造岩浆事件在地层中的反映及生物的灭绝演化的意义。
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地震剖面、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的研究,笔者首次提出剑阁古隆起的概念,认为川北地区须家河组上部地层的缺失并非周围造山作用形成的剥蚀,而是由于剑阁古隆起活动造成的。 对剑阁古隆起成因机制的初步分析表明,剑阁古隆起的形成受控于晚三叠世勉略洋盆的关闭,它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勉略洋关闭所形成前陆盆地的前隆部分。它的发现使得我们对扬子地块北部盆地演化性质有新的认识,扬子地块北缘在晚三叠世末期为
本研究从地热学角度,依据Castillo浮力减压熔融机制,对南海西南海盆残留扩张中心不同粘性结构条件下的岩浆生成量、熔融持续时间、热演化过程等进行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热流值、地震资料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南海深海盆海底扩张停止后,浮力减压熔融引起的亏损岩浆浮力对岩浆的生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而残留岩浆浮力、热浮力和粘性剪切力对岩浆的生成影响很小。模拟得到的残余中脊不同粘性
东营盆地、沾化盆地和昌潍盆地属于渤海湾盆地的构造单元。三个盆地受太平洋板块构造俯冲运动的影响,形成于古近系古新世-始新世早期,目前保留了初期时期原型盆地的面貌。为探究这三个盆地的成岩史和成油史,特以分布于孔店组(Ek)和沙河街组(Es4)泥岩中的伊利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伊利石结晶度的研究方法对三个沉积盆地分别开展了工作。
本文所用实验样品来自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由“海洋四号”科考船2003年采集。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确定即可有效去除海底玄武岩中次生组分,又对玄武岩中原生矿物影响最小的浓度-溶解时长组合,获得高质量分析测试数据。本次实验研究中,1.0N-0.5小时、1.0N-1小时、1.0N-2小时、1.0N-4小时、1.5N-0.5小时、1.5N-1小时、2.0N-0.5小时、2.0N-1小时和2.5N-0.5小
鄂尔多斯盆地历经中新生代的多期构造改造之后,其内部已经出现了差异,有明显的构造活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测试手段相结合的原则对地震活动规律、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资料、地震剖面解释以及野外地质调查和日常油气勘探等方面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陕北斜坡的稳定是相对的,存在众多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形,特别是多组基底断裂的再次活动,已经波及到浅部,断穿中生代地层,直接影响了延长
西芦山复式花岗岩体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锆石,分别为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本文选择这一复式花岗岩体进行研究,尝试探讨蚌埠隆起在印支期的构造属性,着重分析它在燕山运动早期的构造表现,从而限定华北地块的燕山运动第一幕的时限。
造山带中过铝型花岗岩研究对深入理解大陆地壳的物质循环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北祁连山构造背景,本文认为柴达诺过铝质花岗岩见证了北祁连洋从大陆裂谷发育到初始俯冲的过程。俯冲早期,板片发生后退,上覆板片伸展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发生减压熔融形成基性岩浆并底侵到大陆地壳,造成大陆地壳的大规模熔融,壳源熔体与少量地幔物质共同作用形成了柴达诺过铝质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