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害是许多国家小麦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世界上每年约15%~20%的小麦产区受到渍害影响,尤其在稻麦轮作的国家和区域,如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中国等.在我国西南冬麦区,稻茬小麦约占总面积三分之一,主要分布于平坝和丘陵曹沟地带.地势和降雨分布特点决定了稻茬小麦易受渍水危害,且四川小麦无越冬期,没有二次分蘖,其生长发育与其他麦区不同,有关渍害研究西南麦区尚无文献报道.因此研究不同渍水时期对四川小麦的影响对生产上选用耐湿品种和适时采用预防和减轻湿害栽培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渍水时期为裂区.供试品种为四川盆地主栽品种内麦836和川麦104.渍水时期分别为分蘖期(T1)、拔节期(T2)、孕穗期(T3)和灌浆期(T4).测定其主要的农艺性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用Richard方程拟合不同时期渍水条件下的籽粒灌浆过程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期渍水减产最大,减产10%~15%,随渍水时期推移,对产量影响减小.分蘖期渍水减产主要是降低了有效穗,拔节期和孕穗期渍水减产主要是降低了千粒重,灌浆期渍水对产量影响较小.分蘖期渍水后单株分蘖力和单株成穗数显著下降,导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干物重显著下降.分蘖期渍水降低第2~6叶龄叶片SPAD值,拔节期渍水降低第4~7叶龄叶片SPAD值,孕穗期渍水降低倒4、倒3、倒2叶SPAD值.花后15天和25天,不同时期渍水对两品种的SPAD值、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 (PS Ⅱ)潜在的光化学活性(Fv/F0)、PS 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无显著影响.花后35天,分蘖期渍水和灌浆期渍水能有效的减轻或抑制叶绿素含量(SPAD值)、Fv/Fm、Fv/F0、ΦPS Ⅱ和qP的减少和NPQ的增加.此外,拔节期渍水和孕穗期渍水显著提高了灌浆速率、但缩短了灌浆持续时间,粒重较低.分蘖期渍水和灌浆期渍水对籽粒灌浆进程影响较小,粒重较高.粒重与灌浆速率无相关性,但与灌浆持续时间(有效灌浆期和活跃灌浆期)、尤其灌浆中后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呈显著正相关.就品种而言,川麦104产量较高,且在灌浆期均表现出较高SPAD值、Fv/Fm、Fv/F0、ΦPS Ⅱ和qP.但两品种的灌浆参数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分蘖期渍水是四川稻茬小麦渍害临界期.灌浆期渍水能延缓旗叶衰老、改善光合能力,促进籽粒灌浆、保持较高粒重.川麦104耐渍能力较内麦836强.因此,在四川稻茬小麦栽培管理中,应特别加强分蘖期湿害的排除以保证四川小麦的高产与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