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详实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徐州市1950年至2008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夏季降雨量的变化,得到2000年后降雨增多了23%,而比少雨的80年代增多了46%.尤其是2003年以来夏季降雨量明显增多,6年夏季的平均降雨量达到673.5毫米,比常年偏多38%,其中2003、05、07年夏季降雨量均偏多50%以上,大涝的几率明显增大.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我市西部地区的丰县和沛县夏季降雨量显著增多,而且增幅明显大于东部地区,一改过去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使得西部半湿润气候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全市进入湿润气候区域.气候的这一变化,导致夏季洪涝灾害加剧,秋熟农作物严重减产,尤其是旱作物减产幅度更大,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徐州市的秋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和红薯等.由于近几年变得夏季多雨寡照,2003-2007年连续5年各种作物的单产均没有达到2002年的水平.5年中水稻产量平均每年减产15%.旱作物减产幅度更大,其中玉米减产29%、大豆减产20%、棉花减产21%.而且其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近几年我市的作物产量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三点结论,(1)气候变化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2)旱作物减产幅度普遍大于水稻.(3)旱作物中玉米的平均减产幅度(29%)最大.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势在必行,徐州市每年秋熟作物中有水稻280万亩,还有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旱作物300多万亩,徐州地势平旦,水源充足,灌溉条件优越,大部分田块都有旱改水的条件,如果因地制宜地把部分玉米、大豆等旱田100万亩改种水稻,每年可增加效益2.48亿元.可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适应气候变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变水害为水利,而且能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还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