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钢FTSC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的优化改进

来源 :2011年首钢炼钢系统技术进步工作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ade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水模实验对通钢FTSC(Flexible Thin Slab caster)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的形式、几何尺寸和位置进行优化改进.中间包的控流装置由原来的抑湍器、墙的单一组合优化为抑湍器、坝、墙的组合,生产实践中钢液流动特性有了明显改观,夹杂物总量减少50%以上,球状和大颗粒夹杂物等级明显降低,充分发挥了中间包冶金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首钢现存的两种SWRCH22A冶炼工艺,主要研究了LF精炼阶段的造白渣脱氧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为了严格控制钢中的硅、铝、夹杂物,提高铝的收得率,降低成本,冶炼22A的要点是:稳定控制转炉终点温度和碳含量;尽量只在精炼前期调铝;调整精炼渣碱度为5-7,且控制成分在某一范围内;精炼渣面分批撒铝粒间接脱氧等.通过成本估算,优化的2#工艺较原有的1#工艺在冶炼阶段铝脱氧和钙处理部分共节约成本22
本文介绍了首钢迁钢公司通过BOF-RH-CC工艺路线生产IF钢过程中,顶渣氧化性、RH脱碳模式、纯循环时间和镇静时间长短对IF钢洁净度影响,同时研究了提高IF钢非稳态浇注铸坯质量的方法.研究表明:当钢包顶渣中T.Fe含量在10%以下时,RH真空处理结束钢液平均T.O含量为l6xl0-6,T.Fe含量大于15%时,T.O含量大于20xl0-6.开发了RH两阶段自然脱碳模式,采用该技术后,IF钢的碳含
对于不同级别、不同环境使用的管线钢,对钢中硫含量和夹杂物控制要求也不同,所采用的生产工艺也不同.本文主要针对转炉出钢预精炼和LF精炼过程硫含量的控制进行分析.并分别对"单联LF取消钙处理"和"双联LF+RH"两种生产管线钢工艺中硫含量、夹杂物控制进行研究,确定两种工艺生产管线钢的夹杂物控制工艺.
对帘线钢中CaO-SiO2-Al2O3系氧化物夹杂和TiN夹杂物的形成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帘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包括硫化物、氧化物以及TiN夹杂物,其中加工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大的主要是CaO-SiO2-Al2O3类氧化物以及TiN类夹杂物。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CaO-SiO2-Al2O3类氧化物夹杂,夹杂物中Al2O3质量分数在15~25%,ωCaO/ωSiO2 =0.30~0.6
通过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测试,对缺陷表面进行SEM分析等手段研究了SS400含B钢角横裂纹的形成原因.实验表明:SS400含硼钢浇注过程发生包晶反应在铸坯凹陷处应力集中产生微裂纹;另外连铸板坯第Ⅲ脆性区内断面收缩率最小的温度为700-860℃,铸坯在此温度弯曲或矫直时进入了脆性区间,在此温度区间钢中B、Al元素与[C]、[N]形成细小弥散的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并在奥氏体晶界析出,使钢的高温延塑
用钢中气体、成分分析、大型夹杂物分析方法对转炉—RH—连铸工艺生产的非稳态浇铸条件下的IF钢铸坯取样分析,主要分析了头坯、尾坯、换水口坯,结果表明:头坯T.O、N、C含量沿拉坯方向呈现下降趋势,Al、Ti正好相反;头坯T.O含量平均比其它铸坯高0.0015%以上,N含量高0.0005%以上;换水口坯、尾坯C含量波动较大,其它成分波动不大;非稳态浇铸铸坯的大型夹杂物含量很高.
调查分析了迁钢包晶钢510L表面纵裂的原因,主要通过适当提高保护渣的碱度和降低其黏度途径进行解决,将调整后的保护渣应用到包晶钢连铸生产中能成功抑制铸坯表面纵裂.
以迁钢板坯连铸为研究对象,对异钢种连浇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水模实验研究了不同中间包剩余钢水量条件下沿铸坯长度方向的无量纲浓度曲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表明:浇注铸坯横断面不同位置无明显偏析,中间包内钢水量为45t,混浇坯的长度在30m左右.
本文阐述了迁钢连铸板坯角横裂发生的特点,研究了管线钢钢水成分、铸坯表面温度、二冷水流量、扇形段参数等对角横裂的影响,实验表明:降低钢水的Al、N成分,减少钢中微合金化元素在晶界的析出,对控制角横裂意义明显。调整二冷水流量,使铸坯矫直温度在钢种的低温脆性区范围外,可以降低角横裂发生的几率。动态调整铸机扇形段特别是矫直区的辊缝和弧度,确保设备精度的准确,是减少铸坯角横裂发生的重要设备保证。通过一系列控
对贵钢高碳弹簧钢连铸坯中心碳偏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电磁搅拌、钢水过热度、拉速、二冷水量等连铸工艺参数对高碳方坯碳偏析的影响,指出低过热度浇铸和二冷水模强化冷却是解决弹簧钢连铸中心碳偏析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