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频率复用实现干扰协调的三种扩展方案的研究

来源 :第24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ar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基于软频率复用的三种扩展方案,即软频率复用、软频率复用+功率控制和软频率复用+载波聚合,其中对于第二种方案分下行和上行分别介绍.
其他文献
连铸板坯角横裂纹是各钢铁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本文提出一种用以解决角横裂纹的倒角结晶器技术.倒角结晶器的数值仿真和工业化试验表明:倒角铸坯在连铸矫直区角部温度可以提高70℃以上,能够避开钢的高温低塑性区;同时,倒角的特殊的结构形式可以降低铸坯角部的Z向应力,有助于控制角横裂纹缺陷.
通过Fluent计算,设计了四线切分冷却器内部结构,计算结果认为冷却器入射角合理设计值为35°;在水压1MPa、流量100m3/h条件下,当湍流管吼口直径d分别为15mm、22mm、30mm时对流换热系数最大值分别为1.6×104W/(m2℃)、1.2×104W/(m2℃)和1.1×104W/(m2℃);为了防止冷却器返水造成的冷却不均匀,建立了压力、流量与环缝的调节关系模型.低温控轧的四线切分金
首钢第一线材厂在生产SWRH82B线材过程中,盘条检测芯部出现异常组织现象:珠光体与残余奥氏体共存、索氏体与网状铁素体共存、索氏体与马氏体共存.通过对生产数据跟踪和扫描电镜观测发现,在冶炼、连铸过程中不稳定操作,铸坯中溶质元素碳、锰和铬元素偏析,钢液铬合金元素熔解不均匀,碳、锰和铬综合作用明显提高奥氏体的稳定性,大大推迟了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时间,在A1~Acm温度之间时间相对较长,形成残余奥氏体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高含硫气田H2S/C02共存环境,在流动溶液介质中进行腐蚀实验,辅以SEM和XRD,探讨了温度对API-X60管线钢H25/CO2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X60钢的腐蚀速率先升高后降低,腐蚀形态由局部腐蚀趋于全面腐蚀,高温区有点蚀倾向.低温区形成的腐蚀产物以马基诺矿型晶体(FeSI-X)和FeS单硫化物为主,随温度升高腐蚀产物以层片状马基诺矿型晶体为主,并出现少
实验室真空感应炉冶炼C-Mn钢,Nb-Ti钢和含Cr钢,轧后采用三段式冷却工艺试制低成本热轧双相钢,分析了成分差异对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成分均可得到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三者比较而言,C-Mn钢的铁素体含量较高,塑性好,但强度级别低;由于Nb-Ti钢中微合金元素Nb的固溶拖曳作用抑制相变,铁素体含量低,但细晶强化作用提高了钢板的屈服强度,屈强比增加;含Cr钢显微组织中马氏体含
介绍了变压湿式蒸汽球形蓄热器新设备的特点、工程设计及其在余热回收利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蒸汽球形蓄热器壳体采用球形罐体,包括内部装置(含充热放热装置、汽水分离装置、内部支撑装置及补水放水装置等)、安全附件及球形梯台等.与传统卧式蒸汽圆筒蓄热器相比,具有占地少、投资省、系统简化、散热量少等诸多优点,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综述了高容量稀土镁镍基A2B7型超晶格贮氢合金的发展历程,其大致可以分为1997~2004年、2005~2007年和2008年至今的三个阶段。目前,A2B7型合金可实现最大放电容量高于380mAh·g-1、循环寿命超过500周期,国内已进入产业化试制阶段。对于A2B7型合金,PuNi3、Ce2Ni7、Pr5Co19型等超晶格结构相的定量识别、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及其在高容量密封二次电池中的集成应用
会议
以穿孔+冷拔生产工艺为代表的小型无缝钢管机组在我国有很长历史,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也存在工艺装备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劳动条件差等问题,因此改造小型无缝钢管机组势在必行。提出了φ114mm(半)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和φ114mmCPE顶管机组是改造小型无缝钢管机组比较理想的机型选型建议。
会议
大型烧结机作为国内外烧结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大型烧结机具有烧结矿质量好、能耗低、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水平高诸多优势,为顺应烧结技术发展,新世纪国内钢企掀起新建大型烧结机热潮。同时,伴随优质铁矿资源的减少,在铁矿粉烧结理论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新建大型烧结机,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研发应用满足大型烧结机的综合操作技术,实现烧结工艺流程集约化,生产运行稳定,取得先进的技术指标。加强烧结生产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实
会议
介绍了首钢迁钢二十辊森基米尔轧机单机架平面布置和辊系结构。采用Bland-Ford-Hill模型作为二十辊森基米尔轧机的轧制力模型,同时对影响轧制力计算精度的两大主要因素:轧件的动态变形抗力和摩擦系数进行分析。给出了二十辊森基米尔轧机轧制力模型的自学习方法和模型参数优化方法,通过对模型参数的优化,使轧制力预报的误差范围很好的控制在5%以内。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