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rological contribution on gravity and vertical crustal displacement at collocated Jiufeng station

来源 :2014年大地测量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non-geodynamic signals such as atmosphere, ocean bottom pressure and hydrology,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geodetic and site observations of gravity changes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These geophysical contributions must be provided consistently for the purpose of correction on both observed geodetic and site time series.In this paper, the geophysical contributions on both surface gravity changes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are studied at collocated Jiufeng station of China during 2001 to 2005 ,using geodetic technique GPS, and using independent surface observations such as super-conducting gravimeter (SG) and absolute gravimeter (AG).The annual geophysical contributions on gravity and on vertical displacement fairly agree with the observed SG gravity and GPS height changes by first removal of concrete pillar and bedrock thermal expansion effects,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consider the hydrological contribution, the geophysical model can successfully explains both the annual gravity changes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at Jiufeng station.
其他文献
巴颜喀喇块体是青藏高原内部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其北侧边界东昆仑断裂上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东侧边界龙门山断裂上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而发生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其南边界中段,其东段边界是鲜水河断裂,西段边界是风火山断裂.实际上自1951年当雄8级地震后,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的7级以上地震均围绕巴颜喀喇块体边界分布.巴颜喀喇块体南北两侧的
菲律宾海板块由于处于板块汇聚带,其内部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周边构造单元的接触关系越来越受到世界地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纵波速度扰动转换为密度扰动,并以此作为初始模型,再利用经过温度效应改正的地幔重力异常,最后在球坐标系下反演得到菲律宾海板块及其邻区岩石圈上地幔的三维密度结构(50 km~300 km).为了评估岩石圈上地幔温度与化学成分分布的差异性,本文采用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横波速
在实际的工作中,航空重、磁测量常常是在起伏的航线上进行的,然而重、磁资料的定量解释方法一般要求测量数据分布在一个平面上,因此,这就需要将实测资料换算到一个平面上。向下延拓是重、磁测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向下延拓是一个典型的不适定问题,需要采用正则化方法实现有效延拓,因此,正则化参数的确定是重、磁测量数据向下延拓正则化方法研究中最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观测面和延拓面测量数据的Poisson积分
"陆态网络"的全称为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前身为中国地壳运动网络,一期建成的连续运行基准站有26个,至今为止已经积累了12年的数据.这些常年累计的数据形成的坐标时间序列和残差时间序列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致力于探讨怎样建立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工作.主要过程有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判断、模型的识别以及模型的参数估计,并对所建立模型的拟合性和参数估计显著性等方面进行检验.
基于华南地区26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SKS和SKKS波形数据,用最小切向能量法确定每个事件的剪切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间延迟.计算结果表明,除四川盆地和雪峰山构造带外,快波方向一致地指向WNW-ESE,接近于绝对板块运动的方向.雪峰山构造带的NE-SW快波方向与造山带走向一致,意味着该岩石圈保持了早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所产生的"冻结"各向异性.四川盆地的岩石圈厚度比华南地块其他构造单元大,其
传统希尔伯特变换不能压制信号中高频噪声,且其滤波器在零点奇异.这两个问题使得传统希尔伯特变换在提取信号包络时存在困难.基于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低通希尔伯特变换的概念.低通希尔伯特变换不仅能够准确滤除高频噪音,且其滤波器在零点非奇异.通过对一实信号的处理分析,验证了低通希尔伯特变换能够很好地压制高频噪声,提取有用信号的包络,实现了低通滤波加希尔伯特变换的功能.在信号处理和工程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作为一个与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等密切相关的物理学基本常数,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在引力实验乃至整个实验物理学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尽管两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为此竭尽全力,但G的测量精度仍然是物理学常数中最差的.2009年,采用扭秤周期法测量出的最新结果为:G=(6.67349±0.00018)×10-11m3kg-1s-2,相对不确定度为26ppm,是目前国际上相对精度优于50ppm的六个实
本文构建走滑和逆冲两种基本类型的地震,采用有限元方法,首先系统的分析了介质的分层结构和横向差异对同震地表位移和位错模型反演的影响.然后,计算了流变结构的横向差异对震后粘弹性松弛效应的影响.最后,本文计算了分层模型和横向非均匀模型对汶川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地壳分层结构对同震形变的影响不容忽视,且随到断层面距离的增加影响愈大,而介质横向差异对同震形变的影响主要分布在靠近断层面处.采
本文研究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破裂前4s的起始位置、震级、震源机制解、以及频率成分.由于地震破裂起始的能量很小,我们首先研究了主震附近的地震作为参考事件,然后通过相对到时及振幅得到主震破裂起始的参数.我们首先利用海水表面反射水波pwP和海水-地壳界面反射的深度震相pP之间的走时差来测量参考地震上方的海水深度,然后利用该区域已知的海底地形对参考地震进行定位.在利用参考地震校正了30°~90°震中距离
本文采用统一的地球外部(含地面)任意类型重力场参数的精密归算方案,对中国沿海地区陆地重力、海岸带航空重力、海域船测重力及卫星测高等多种重力场数据进行了精细化处理,进而以大地水准面为边界面,按不同来源重力数据的可靠性进行配权,采用加权最小二乘谱分析方法实现了陆海重力场的数据集成,求得中国海岸带海域陆海统一的2.5×2.5地面扰动重力数值模型,最后,在Stokes框架下,采用严密的球近似算法,计算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