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材的编写原则及目标定位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rgdg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使用者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汉英互译能力为目标,是任何一本翻译教材的编写都应遵循的原则.本文以同济大学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为例,探讨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的编写原则.通过分析教材使用者——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情况,指出“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目标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应把教学目标确立为“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和鉴赏水平.”根据这一目标,本文提出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的“目标确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务实性原则”.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远程国际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基本情况,分析了该项目的教学交互设计和应用,最后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远程培训教学交互设计策略.认为远程交互式培训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汉语教师及预备汉语教师掌握并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对面授培训的交互设计也有新的启发.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表达时,常常是一些简单句式的相加、而不是富有逻辑关系的语段。本文从篇章角度对中介语语料库中各类指称偏误进行了分类,确立了回指偏误分析框架、设立了基本标记和专用标记,提出了标记组合方式和标记的规则等具体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语篇偏误标注规范提出了一些思考及探讨.
本文旨在对多模态理论研究进行归纳与探析.作者主要论及国内外多模态理论研究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和现状,其中包括下列主要的理论研究方向:从自然科学(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进行实验并揭示其多模态特征及其理论的应用;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理论出发,将网络技术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用“角色建模语言”对多媒体、多模态学习进行结构化数据建模;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社会符号学理论出发,对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包括图
本文在整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如何通过多模态语料库研究路径将课堂教学科研化这一问题.主要内容包括:音视频流与其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多模态语料库建库目的、语料采集、语料标注及验证、数据分析等具体研究路径和方法;教学音视频流反思的维度、主题和标准;将教学科研化的“设计—操作—反思—应用”四阶段“大师复盘模式”;课堂教学设计指南;ELAN工具介绍;和教学研究实例.多模态语料库研究路径虽富有挑战
兴起于20世纪末的多模态研究方兴未艾.德国学界对多模态的研究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并重.本文将从多模态研究在德国的兴起、研究现状和研究范围等方面梳理多模态研究在德国的情况,以期对中国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近年来已经成为当代语言学的热点话题之一.厘清不同模态话语在学术期刊论文中的表现形式、应用规律以及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对论文的阅读和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的43篇论文为例,分析多模态话语在学术期刊论文中的应用,得出不同模态在学术期刊论文主要存在局部以文字为辅和以文字为主两种多模态关系,希望为学者阅读、撰写和指导论文提供一定的建议.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有着庞大人口数量的中国,对于德国企业而言是一个具有巨大销售潜能的市场.同时,中国企业也一直希望将品牌产品推向世界.广告是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也正面临诸多新问题.本文将以德国博世公司的家电官网和中国官网为例,借助多模态语篇的分析理论,对其中的家电类网络广告进行中德对比研究,从而为有类似需求的中德企业更行之有效地进行网络广告宣传提供建议.
新媒体语言的口语性和书面语性研究是学界关注的话题之一,目前的研究语料多为网络聊天、短信和电邮;展开研究的层面多为词汇与句法.文章选择中德两国校园网络论坛作为研究对象,从多模态视角探讨汉德新媒体语篇在媒体以及意义表现方面的异同以及对各自语体性质产生的影响.
日语的听力教学长久以来以学习者个人复述听力素材的教学模式为主,时至今日已呈现出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同其他语言能力培养的联动、无法满足语言交际要求等种种弊端.针对此现状,虽然近年来有任务型教学等多种改良教学模式的尝试,但整体上缺少听力教学的全局性规划以及基础理论的支撑和教学实践的验证.为此,本文应用多模态教学理论,在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最小改动的原则下,通过对传统教学内容加入多模态素材,吸收已有的研究成
本研究旨在探索同伴提问策略培训对于提升学生思辩能力的有效性.课题组采用准实验方式,在大学英语课堂尝试采用三段式提问策略培训来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研究基于Bloom(1956)的认知框架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提的问题;并用CCTST和CCTDI对比测试两组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辨气质.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高阶思维问题数量、思辨技能和思辨气质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学生反思对进一步体现出提问策略培训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