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会计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其使用者关注,盈余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日益成为证券关注的焦点.理性的使用者不仅应当关注盈余的数量,还应关注盈余的质量.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随时间变化有无提高.笔者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盈余质量的定义和属性,回顾了检验盈余质量的常用模型,并构建了一套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模型,然后对我国1994-200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盈余价值相关性不强;盈余的总体质量并没有随时间改变而展现出明显一致的提高趋势.最后,本文对可能影响盈余质量变化的会计准则、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本文以国美收购永乐事件为案例,首先分析了两公司合并的动因,主要是为了形成资源的联合以期获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随后运用事件研究法,采用风险调整后的非正常报酬率作为变量指标观察两公司合并后累计超额报酬和股东财富的变动情况,发现合并事件并没有给两公司的股东带来财富的提升.最后本文对这一结果给出了一些评论并总结了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相对绩效评价是在委托代理框架下基于多代理人情形的一种特殊的激励机制,本文就其不足提出基于综合绩效指数的相对绩效评价这一新视角.我们首先将相对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从参照系、绩效形式以及组成三个角度实务化,并基于因子分析的方式构建了企业经理人的绩效指标体系及相应的综合绩效指数,最后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9~2004的年报数据对我们的基于综合绩效指数的相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绩效评
"中航油"等企业金融衍生工具操作不当引发的破产案例,引发我国会计学术界对金融工具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估值模型的构建和模型风险防范的公允价值核心技术研讨,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已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估值模型应用体系和交易市场信息数据的传输、存储的应用规范,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尚属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导入阶段,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公允价值的来源、估值模型的构建与模型风险的防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出来,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据统计,目前环境污染物约有80%来自企业.所以,当前我国应当加强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管理,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鼓励企业自主披露环境相关信息,要求企业积极推行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综观国内外环境会计发展进程和现状,日
本文选择审计师出具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为表征变量,以1998-2003年财务困境公司为样本,检验第一大股东股权特征对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未来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0%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意见的可能性无显著相关关系。此外,当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0
非财务指标与企业财务业绩的相关性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理论上来看,企业发展潜力是企业获利的源泉,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动力,应该对企业的财务预计具有预测作用,但是缺乏实证研究证据。企业的发展潜力是否真能够反映并预测财务业绩呢?本文以76家国有企业为样本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企业的发展潜力的确能够反映当前的财务业绩水平,并对未来业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为我国完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找到了实证依据。
许多研究发现不同的公司实施的网络财务报告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这些不同的网络财务报告程度到底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呢?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实证证据。本文旨在通过中国经验证据,来考察网络财务报告对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本文发现资本成本和网络财务报告程度之间显著负相关。这个发现不仅可以弥补现行这类实证研究的空白,而且表明信息管制部门增加信息披露要求,要求上市公司更高的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信息透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相应地,财务监管构成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核心内容。作为国家出资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围绕"出资"来开展工作。然而,政策上的重视和理论上的研讨,并不一定意味着实践中的畅行无碍,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所属国有企业进行"投资-监管-收益"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难题。鉴于以往的研究大多只是从宏观层次和概念层面作出理论分析,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地调研,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把调研对象
自美国SOX法案颁布以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报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的焦点.在当前各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中,以美国的和英国2的最为典型.二者在内部控制评价和报告的主体、评价和报告的内容和范围、评价的依据和标准以及评价和报告的时间和频率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
风险预警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定位是商业银行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和关键,论文设计了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的内容与程序框架,建立了风险预警测度的系统指标和分析结构,提出了商业银行中实施以操作风险为导向的内审模式及其运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