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ECM)对维持小鼠ASCs干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再生医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mouse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过程中,由于细胞在体内所处的微环境被剥夺,其干性容易丢失.而细胞外基质(ECM)在干细胞所处的微环境中对维持细胞干性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BMSCs来源的ECM可以维持BMSCs的干性.本研究旨在证明该BMSCs来源的ECM是否也能维持体外扩增的小鼠脂肪干细胞(ASCs)的干性.将小鼠ASCs分别在ECM铺层培养瓶(ECM组)和未铺的普通培养瓶(Plastic组)中培养至第2代和第4代,然后收集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不断传代,ECM组中的ASCs一一直呈现成纤维细胞样的长梭形细胞形态,而Plastic组中的细胞逐渐变得大而铺展;细胞传3代或5代后,当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MesenPRO RSTM Medium)中培养时,两组细胞显现出相似的细胞动力学特性.但是当细胞在含10%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时,第3代和第5代的ECM组细胞较Plastic组细胞显示出更强的增殖能力(p<0.01).当细胞以低密度(500个/10-cm培养皿)培养时,ECM组细胞较Plastic组能形成更多且更大的克隆,且两组细胞形成克隆数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经诱导后的ECM组较Plastic组细胞呈现出更强的成脂、成骨以及成软骨能力.定量分析示ECM组油红O染色面积、茜素红染色面积和甲苯胺蓝染色面积较Plastic组明显更大(p<0.05),定量PCR也显示ECM组细胞PPARγ、 aP2、C/EBP、Rux2、osteocalcin、Sox9、collagenⅡ和aggrecan等基因表达较Plastic组明显更高(p<0.05).这些结果表明,人BMSCs来源的ECM能有助于维持培养小鼠ASCs的干性.
其他文献
骨修复替代材料是骨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其引导新骨生成能力和降解性能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市售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和自制天然源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为对象,进行体内植入试验,对比两种材料的体内成骨和降解性能.本试验结果显示,天然源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的引导新骨生成能力和降解性能明显远远优于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因此,天然源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应该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将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成软骨方向诱导,应用于软骨损伤修复,为其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方法:本文以兔为研究对象,分离培养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之后进行体外transwell共培养诱导,通过软骨相关基因表达评价其成软骨特性,之后进行自体软骨损伤修复,以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于术后1月、3月及6月分别进行取材,评价其大体修复情况和组织学切片结果.结果:显示经过体外诱导的脂肪
目的:研究报道人体脐带血单个核细胞(hUCB-MNC)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为了探讨hUCB-MNC细胞对帕金森氏病的移植治疗作用,我们将hUCB-MNC移植到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研究hUCB-MNC细胞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从新生儿脐带血中分离hUCB-MNC细胞,移植到6-OHDA诱导产生的大鼠PD模型的纹状体,根据运动转圈数评估大鼠在细胞移植后不同
胚胎干细胞微环境可以促进终末细胞增殖及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但是胚胎干细胞植入体内具有成瘤、分化后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甚至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危险,因此,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同时,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胚胎干细胞微环境的治疗作用也非常重要,于是以胚胎干细胞治疗白血病为模型,将标记自杀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外周血中,观察胚胎干细胞微环境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并根据预试验确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也逐年增加,本病好发于东南亚、中东和远东地区以及东酬,我国北方发病高于南方.临床上最初以皮肤苍白、肢体发凉、麻木及疼痛为主要症状,后期则可发展为静息痛、肢体皮肤溃疡、坏疽,乃至需要截肢,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TAO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一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
目的 总结与探讨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肢体重度缺血的中期疗效.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录入30例肢体重度缺血患者,男性2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 ±12岁(23-75岁),均不具备外科血管重建条件,共治疗31条下肢和4条上肢.G-CSF(5-10μg/kg)动员,第5天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获得纯化CD34+细胞,肢体肌肉局部注射.术后6M内重点评估静息痛缓解程度、无痛
会议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多发性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晚期可出现关节强直、畸形及关节功能严重受损,以致致残。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R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我科自2011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RA患者共60例,符合RA诊断(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标准)。男8例,
会议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刻纹硅胶膜使真皮成纤维细胞成狭长形态并进一步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肌腱细胞表型。方法 本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是将细胞种在10μm宽,3μm深的沟槽当中,诱使细胞呈狭长形态;对照组将细胞接种于光滑培养皿上,细胞呈铺张状态。
会议
前期研究已证明,tenomodulin(Tnmd)是肌腱细胞的高度特异性标志,并且在发育过程中与肌腱成熟相关,然而其在间充质干细胞成肌腱分化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在这个研究中,我们探讨了过表达Tnmd对于C3H10T1/2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系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肌腱分化作用,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条件性过表达Tnmd的转基因小鼠。在通过质粒转染过表达Tnmd后,C3H10T1/2 细胞系与小鼠肌腱
会议
目的 探讨干细胞活性因子鞘内注射治疗新生儿中-重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可行性.对象及方法 参考2005年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2006年中国亚低温多中心协作组亚低温临床试验、NICHD亚低温临床试验研究入组标准,2013年10月至2014年09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7例,中-重度9例(53),重度8例(47%).所有患儿人组时完善脑电图、影像学检查(颅脑超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