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北部湾近海丝路的变迁--兼论北部湾区域航运中心的转移

来源 :“史学视野下的世界与中国话语”研究生论坛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华学院第三届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部湾近海丝路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越两国乃至中国和东南亚诸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时期北部湾近海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航线变迁的同时促使北部湾区域航运中心完成转移。本文综合利用中外多种史料,通过对不同时期北部湾航线的用途、规模和使用频次的考察,基本复原了历史时期北部湾近海丝路变迁的过程。整体而言,以宋代为分界点,宋之前的北部湾近海丝路形成于秦汉,经历魏晋南朝、隋唐时期逐步发展,在宋代达到极盛,表现为航线用途多元化和航行活动的增加,区域航运中心在合浦(唐廉州);宋以后,由于远洋航行的实现、越南的独立以及明清海禁政策等原因,北部湾近海丝路盛极而衰,表现为可见诸史籍的大规模航行活动寥寥无几,航运中心也由廉州转移到饮州。
其他文献
秦代对于官吏考课已有严密的机制,泰简的刊布使得秦官吏考课研究纵深化。秦简律文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官吏“代偿”行为,表面上是对于官吏行为失当实行的惩罚,但实际上是为防止影响官府考课和上计而制定的应急规定。此外,秦律令在某些方面规定偿者“有偿于公”而死或亡,是不责父母、妻子、同居的。“代偿”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不影响以“文书行政”的秦政府对于地方的管控。
《旧唐书·地理志》中叙述州县沿革的文本包含两个层次的史源:(1)《括地志》和韦述、柳芳的增补;(2)韦述、柳芳《唐书·地理志》和五代史臣的增补。韦述、柳芳等人钞撮了《括地志》中所记载的贞观十四年以前的文字,再补充以贞观十四年之后的内容,将政区资料下限尽可能地调整到了天宝十二载,形成《唐书·地理志》。五代史臣以韦、柳《地理志》为基础,因袭该书的书写格式和天宝十二载以前的文本,对一些文本进行改造、调整
自乾隆末年到嘉庆一朝,广东海盗的治理成为国家难以悬断的国家大政。围绕海盗治理的话题,朝廷上下展开热烈的讨论,形成以朝廷治理海盗的言说。其中在面对传统治理手段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朝廷的默许和地方官员的鼓励支持下,广东沿海团练逐渐兴起,并成为清代中晚期海防体系中的一部分。代表民间海防力量的地方团练是清代晚期地方军事化的肇端,其形成与发展对地方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考察壬辰战争期间朝鲜向明的几次辩诬及其相关情况——战前朝鲜隐瞒所引发的圣节使金应南入京奏报倭情、陈奏使韩应寅入京呈文辩诬;战争开始时明廷派崔世臣、林世禄入朝考察以消除其对朝鲜的疑虑;战争结束前朝鲜为杨镐辩白及应对丁应泰弹劾的辩诬——得出结论:朝鲜向明辩诬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和难以界定的地方,所以不能称之为制度,而应称为一种维护朝鲜自身利益的制度性措施。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公民,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不过他的哲学并不像一种哲学学说,更像是一种思想风格。作为学者,苏格拉底本身没有著作,他的思想都是通过交谈和对话展现的,因而他的思想也是以对话的形式由他的学生保留下来。苏格拉底的形象大多数来自于柏拉图和色诺芬,他们笔下的苏格拉底,博学睿智,胆略过人。苏格拉底本身所绽放的光芒离不开雅典民主政治为他所提供的环境,但苏格拉底最终又陨落于雅典民主政治之下。
由于顺治朝特殊的历史环境,该时期的督抚群体呈现出与后世所不同的许多特性,首先是督抚全部是汉族,尤以八旗汉军为主;其次督抚多出身行伍,且颇具军事才能;再者,许多督抚具备较高的治理才能,促进了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由于清初特殊的政治环境,汉族督抚尤其是汉军出身的督抚受到重用,地位也比较高,是满汉联合政治的重要表现。
明武宗被认为是明代最荒诞不经的“问题皇帝”,《明武宗实录》在塑造、强化其小丑式的角色上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这从《武录》批判武宗及其宠臣的书写基调、对文官奏疏与用词的记述偏重,以及诸多细节方面均可体现。以应州之役为侧,不仅能发现实录中存在贬低、否定武宗等人的取向,而且能考辨其伤亡数与“乘舆几陷”的记载所存有的疑点。虽存在某种程度的丑化,但实录的书写也多是建立在武宗的性格、行为等客观现实之上所进行的强
在中世纪特有的知识背景下,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认为法律的本质是完整共同体的管理者以共善为目的制定并颁布的实践理性命令,是受法律管理者必须服从的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则。阿奎那在法律本质的论述中呈现出三大特点:以人为核心的强烈现实关怀;系统完整的逻辑论证;中世纪知识体系的典型特征。
传统观点认为,中世纪晚期是一个衰落与危机的时代,至今这种说法仍有一席之地。然而,在探究英国中世纪晚期的经济社会问题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该时期也蕴藏着诸多的进步因素。本文拟从转型理论视角入手,追溯学者在关注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问题时,对中世纪晚期分期的探讨,总结前人的成果,并指出尚待完善之处,以此论证将英国中世纪晚期界定在1 1世纪中期至16世纪初期的合理性,并给出具体缘由。
《安妮女王法令》是1710年英格兰议会通过的一项保护作者版权的法规,《法令》肃清了当时英格兰混乱长达百年的图书出版秩序,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提供版权的法规,它只是社会各方利益相互妥协退让的产物,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书商之战,最终致该法令难以维持。《法令》将版权赋予作者的立法精神,为多数欧洲国家所效仿,同时对于1790年美国著作权法的诞生以及当今版权法的完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