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型无机固体化合物局域结构、压电及热膨胀

来源 :第十五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钛矿(ABO3)由于晶体结构的可调性在诸多经典功能材料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如铁电压电、磁性、负热膨胀、超导等.该研究以钙钛矿型铁电压电、负热膨胀无机固体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步辐射、中子衍射、理论计算等方法揭示了优异压电铁电“结构-性能”的构效关系,以及局域结构、点阵动力学对热膨胀调控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能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及二维面探技术实现了在电场原位作用下同时分析铁电陶瓷织构、晶体结构、相转变以及点阵应变等微观结构信息[1,2].压电性能与晶体结构存在强烈的依赖关系,单斜相优异压电性能来源于自发极化在[110]晶面内的连续可逆旋转[1].ScF3基氟化物是一类由ScF6八面体顶角相连而成的类钙钛矿结构框架化合物,虽然ScF3晶胞随温度增加而收缩,但其基本结构单元ScF6八面体却表现出相反的强烈热膨胀,ScF3的晶格收缩来自于F原子沿垂直于Sc-F-Sc原子链方向强烈横向摆动的晶格动力学特征.通过局域结构畸变、多面体结构柔性程度以及客体离子/分子脱嵌等方法实现了热膨胀的有效调控[3,4].
其他文献
随着当前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信息量以指数级方式增长,高密度信息记录体系制备成为社会和技术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铁磁相(或者L10相)铂基合金纳米粒子(如FePt,CoPt,Co3Pt 等)因其高矫顽力和化学稳定优势,成为下一代信息高密度垂直磁记录体系的候选材料之一。但是如何快速低成本制作基于L10 相合金纳米粒子的磁记录器件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传统的无机合成方法需要后退火处理,并伴随烧结
基于配位超分子的组装理念,利用“自下而上”的构筑策略,在有序配位空间内,合理预设、配置和优化金属与配体的多中心结构与光功能基元,组装具有多组分、多功能特性的金属-有机发光材料。通过从微观配位空间到宏观配位空间的合理设计与调控,实现了光功能配合物在异质结超晶格、超薄二维片、各向异性单晶材料等不同状态下多模式发光机制的调控与光学器件应用模型的构筑。上述研究既体现了配位超分子作为结构组装平台的独特空间集
双稳态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在两个(或多个)状态下稳定存在,而且在外界条件改变时这些性质也会在两个状态间可逆变化[1]。因此,双稳态材料具有非常有意义的应用前景。从双稳态转变的微观机理来看,双稳态的存在和转变主要来源于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两种。如果赋予双稳态分子额外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则双稳态的转变可能伴随着其它性质的转变,从而获得多功能的双稳态材料[2,3]。我们近期在电子结构双稳态和分子结构双稳
针对纳米氧化物吸附氧气能力差、和氧化物可见光激发的高能电子利用率差等显著影响材料光催化活性的科学问题,通过利用磷酸、氢氟酸和硼酸等无机酸表面修饰策略提高了纳米氧化物如TiO2和Fe2O3等和纳米结构晶态碳(如纳米管和石墨烯)等对氧气的吸附;又利用宽带隙纳米氧化物如TiO2和ZnO等复合改性可见光响应的纳米氧化物如Fe2O3和BiVO4等,显著地提高了可见光激发的高能电子的利用率。通过以上策略,研发
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是高性能离子交换膜材料的开发.[1]目前商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全氟磺酸膜[2],虽然在高湿度下表现出较高的离子导电性(0.1 S/cm),但无法在宽温域区间内保持稳定的离子导电能力.晶状多孔材料[3]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通过吸附多样的离子载体,表现出明显的离子导体行为,成为新一代离子交换膜材料的有力竞选者.与全氟磺酸膜相比,通过灵活多变的孔道和孔壁结构
Solid-state ion conductors are significant class of materials for battery,fuel cell,electrocatalysis,and artificial ion channel,etc.Not only to achieve high ion conductivity,th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TiO2是一种结构稳定、环境友好的无机光催化材料,同时也是很多高效金属催化剂的重要载体,在工业及基础研究方面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晶态钛氧簇合物作为无机TiO2材料的结构与反应性模型化合物,对理解这类重要材料的作用机制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我们发展了利用酯化反应控制体系含水量的合成策略,通过溶剂热条件下有机酸与醇溶剂之间的酯化反应原位产生并缓慢释放Ti4+离子水解所需要的水分子,进而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have crystalline structures and are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large internal surface areas,uniform but tunable cavities,and tailorable chemistry.[1]MOFs have shown great
金属有机膦酸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催化、离子交换、质子导电、光学材料和磁性材料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因而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这类化合物不仅具有结构上可设计合成、功能上可以调控的特点,而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我们通过设计合成不同的有机膦酸配体,与过渡金属和稀土离子组装得到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层状结构金属有机膦酸化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磁性质、质子导电性质和介电性质,深入探讨
基于本征能量带隙的存在,准一维单层石墨烯纳米带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半导体材料。由于石墨烯纳米带边缘的几何形状和宽度强烈影响其带结构,因此实现具有原子精度的制备十分具有挑战并对于其应用至关重要。表面在位合成(On-Surface Chemistry)的发展,为在原子水平上制备边缘形状和宽度的确定的石墨烯纳米带提供了可能。最新进展有望实现所需的结构完善。这里,我们将介绍表面在位合成的概念,总结精准合成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