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标法高精度测定硅酸盐地质样品中的Au含量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测定各类地质样品的Au含量是了解地质过程中Au元素迁移、富集及金成矿作用的前提.由于硅酸盐地质样品的Au含量很低(通常低于几ng/g),而Au是单一同位素元素,无法利用同位素稀释法高精度测量,以及目前常用的分析测试方法可能存在仪器检测限或流程空白较高的问题,致使准确测定这些样品中的Au含量比较困难.本研究利用反王水+Carius管消解样品(230~270℃,3~4d),AG50W-X8树脂分离提纯(Au与PGE回收率大于99%),高灵敏度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ElementXR)测试。Au含量以Pt作为内标计算得到,Pt和其他PGE元素含量通过同位素稀释法精确测得,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测定Au含量大于10pg/g的硅酸盐样品。
其他文献
会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为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在自然过程中无法降解,重金属的累积最终会对生物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所以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快速准确测定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浓度对于及时有效地监测突发污染至关重要,但是相关的分析方法一直以来都有较大困难.为了解决在野外快速测量元素含量的问题,利用生物酶技术,开发了使用生物酶传感器在野外快速测量某些特定金属元素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重金属酶能对
研究人员在利用LA-ICP-MS分析时首先进行低频激光取样,发出的“呯、呯、呯…”声音是激光在惰性载气中诱导冲击波撞击剥蚀池壁后并在空气中衰减的可闻声波。激光取样是基于聚焦的纳秒、皮秒或飞秒激光脉冲作用于固体样品表面,聚焦区域由于发生光致击穿产生等离子体并急剧膨胀压缩周围惰性气体形成超高压(约为GPa量级)冲击波。文献研究表明:纳秒和飞秒激光在聚焦区域均会激发超高压冲击波,促使大粒径粒子或凝聚物形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LA)的溶液剥蚀进样方法,可克服在传统的溶液雾化法进样ICP-MS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中与溶剂有关的多原子离子干扰及样品基体效应的问题.采用这种新型进样方式,ICP-MS测试中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离子干扰可降低1~2个数量级,呈现出一种类似于膜去溶的效果;该方法的另一个重大优点在于显著减弱了基体效应,对样品固溶体总量(TDS)的耐受性升高,无论是硝酸介质的浓度从2%变化至3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是分析化学中的一种常规大型仪器(以下简称电子探针),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对试样中非常微小的区域(<1μm)进行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且几乎不会对样品造成物理化学的损坏,同时可以具有非常高的测试精准度(<0.01wt.%)以及空间分辨率(二次电子图像).在岩石矿物学研究中,电子探针是非常重要和基础的分析测试技术
会议
本文提出了一种CO2-盐溶液体系溶解度测定新方法,根据CO2费米尔双键(1385cm-1)与水的O-H伸缩振动键(2800~3800cm-1)的相对拉曼峰强度随温度压力的改变呈与CO2溶解度变化的相似性,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开展石英毛细管结合拉曼光谱技术测定CO2溶解变化规律的研究。
采用NeptunePlus多接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与AridusⅡ膜去溶联机,采用所建立的化学分离流程和同位素稀释高精度质谱测量方法,准确测定了UB-N(蛇纹岩)、JP-1(橄榄岩)、NIM-D(纯橄岩)、MUH-1(方辉橄榄岩)、HARZ01(方辉橄榄岩)和DTS-2b(纯橄岩)六种国际岩石标准物质的Lu、Hf含量和Hf同位素组成,其中岩石标准物质的Lu含量范围2~50n
Sr同位素在研究岩浆演化及其源区中具有重要的示踪作用,MC-ICP-MS的出现令具有高Sr含量地质样品的激光原位Sr同位素测定成为现实.近年来,激光联机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技术成为单斜辉石Sr同位素研究的重要方法.然而,针对这一重要的关键技术,目前还缺乏供国外同行广泛使用的原位微区天然单斜辉石Sr同位素标准参考物质.本次工作中,对河北阳原橄榄岩包体中的6件天然单斜辉
土壤中汞气的测量目前为止已经有了几种相对完善而且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中子活化法等.在这几种方法之中,原子吸收性测汞仪在国内的使用最为广泛,这些方法虽然比较成熟,但是依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测量慢、不易携带等缺点.本文所做的实验则采用荧光纳米簇材料,目的是开发出一种土壤中汞气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制备出荧光金纳米簇复合多孔滤膜,同时完成汞气的吸附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