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播的困境及对策

来源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wanmei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具有显见的优势,已为世人所共识.但是由于新媒体是现代社会的新生事物,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往往带有历史性、厚重性和传统性的特点,两者特质上的差异使矛盾突出.因而造成一系列诸如造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同质化、形式化、功利化、媚俗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发展中的困境.要减轻磨合,保持两者和谐统一发展,走出困境的泥潭则需要在立法、监督、规范、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使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着健康、有序、稳步的方向前进,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其他文献
作为生态人类学、或环境史视阈中活跃的一分子、积极参与者,人类文化所呈现的多样性,是不同文化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因文化异质性、复杂性状况不同,适应环境变化
民族民间节日是自古以来传承至今的中华民族优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深厚、含蕴深刻民族民间节日不仅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因.但是目前在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主要路径之一.然而,申遗在当下更同质于一种基于不同社会场域的主体性选择,这种选择看似延展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实则改
撒叶儿嗬是武陵地区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丧葬仪式的撒叶儿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仪式结构、仪式功能还是在仪式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
辽宁西部的朝阳市是蒙汉融合共进的典型的民族杂居地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所在地,朝阳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蕴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列出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
当下的信息传播,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图文、影音形式,还增添了互联网这一便捷的交流平台.在人机交互的情境下,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及使用也成为一个新的传播媒介.指尖轻点间,分享
处于"后工业社会"的当下使得无论是以客观存在的物质实物,亦或是精神性的产物均被冠以商业化的特性,消费俨然已经成为如今一切事物的最终"归宿".因此,正在快速进入消费特征明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伴随壮族民众生产实践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随着壮族"三月三"、花炮节等传统节会的复兴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等文化传播契机,其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仅是传统社会的遗留物,而是区域社会民众共享的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立足于其公共文化的属性,通过契合当下社会的保护措施,恢复其公共文化的
施洞苗族银饰是中国银饰艺术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华丽夸张的造型是其显著的外在特征,厚重的民族文化是其历久弥新的动力源泉.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全套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