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环境场特征相似作台风暴雨预报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2009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环境场特征的场相似分析方法,建立台风暴雨相似预报系统.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关键区域的物理量场特征值;设计图形识别程序,获取每个台风过程的天气形势场各种特征值;建立台风暴雨的环境场特征数据库和相应的台风过程降水实况资料库.预报时,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实况资料计算特征值,采用逐步相似筛选的方法,在特征数据库里选出相似历史个例作为台风暴雨预报参照.检验表明:该系统对2007-2009年的台风暴雨雨量预报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本文引进开发了天气雷达回波的识别算法,利用长春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一次层状云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首先选定进行人工增雨的固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与作业区条件相似的区域做为对比区,结合多重回波(dBZ)阈值的敏感性分析,采用标准差对作业区敏感回波值进行判断,给出了作业单元与对比单元的物理属性.通过对两个单元的物理属性分析,可以看到:播撒后半小时,作业单元的多个物理属性呈现明显增加;播散
本文针对内蒙古中部地区2005~2010年212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个例中的65架次作业条件及作业效果较好的个例,利用天气图、Ncep资料、探空资料和呼和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进行了飞机人工增雨概念模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套气旋、蒙古低涡系统影响下,在天气系统的前部发展中的高层云和层积云云系中作业.零度层高度4月应低于1500m,5、9月低于2500 m,6-8月低于3500 m;其云底高度
本文研究统计了洋山港区三个浮标(航道浮标、黄泽洋船标和洋山浮标)不同等级浪的波向频率分布、波浪波向频率分布的季节变化、日平均风速与日平均波高的相关性、月平均波周期和月最大波周期、日平均波周期、日最大有效波周期、日最大有效波高、日平均有效波周期以及日平均有效波高等一系列气象水文内容,并得出波浪相关要素分布特征:浮标和船标站统计资料均显示1月-7月波高的日变化较小而且平均波高较小,7月之后波高变化幅度
利用汉江上游流域21个测站1971~2011年汛期(5~10月)逐日降水资料及安康和石泉2000~2011年逐日库流量资料,采用距平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1检验、相关分析及重标极差R/S分形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面雨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月、日面雨量极大值均发生在7月;20世纪80年代为汉江上游流域丰
为了更好的了解川渝地区冬季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1961~2007年川渝地区44个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模态特征及其冬季气温主模态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川渝地区冬季气温的时空变化存在两种主模态,它们分别可以解释总方差的58.0%和26.0%.第1主模态表现出全区一致型,从
根据1971~2010年567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和霾日数资料,分析了我国雾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且利用REOF(旋转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对雾日数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1)雾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四川盆地地区、湘黔交界、山东沿海以及云南南部等地区.霾主要集中于华北、河南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2)在季节变化上:秋冬雾和霾的分布大于春夏.(3)雾日数和霾日数年代际
本文利用1979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选取了4个关键区(北极、东亚、北美和西欧),计算研究了这4个关键区臭氧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冬季北极极涡强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从1979~2011年,北半球4个关键区(北极、东亚、北美和西欧)的臭氧总量呈减少趋势,但是减少的趋势已经减缓;(2)自1993、1994年以来,北半球4个关键区的冬季臭氧总量都为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趋势
在面对过于依赖数值预报的今天,我们依据不同数值模式的特点,开发建立了功能比较完善的信息处理和综合诊断分析显示平台;在发挥数值预报与主观经验预报的各自优势方面,通过该平台的使用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总结了以"要素场直接解读、物理量诊断分析、天气学诊断分析、多模式集合解读、时效连续对比的可信度和系统动态调整分析、近日类比分析"等的主观精细解读分析方法,在预报业务工作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天气预报水平有了较
利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并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风云卫星云迹风等资料较好地模拟了2006年6月10日严重影响浙江省的一次强飑线演变过程,得到了和实况比较接近的飑线中尺度特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活动与边界层内的中尺度辐合有密切联系,除了雷暴出流在其前沿形成的阵风锋外,还模拟得到了宁波东部地区的中尺度气流辐
为了研究中β尺度下地面中尺度辐合对对流性回波发展趋势的影响,本文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经过质量控制的加密地面自动站资料,选取了浙江宁波地区较典型的10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逐时统计地面辐合场、未来30min累计雨量、雷达回波之间的相互对应情况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外在关系;并进一步通过Shuman-Shapiro滤波来揭示地面中尺度风场辐合与风暴发展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中β尺度下雷达回波前沿的辐合区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