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gada综合征Ⅰ例报告

来源 :第九届全军急诊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zh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rupada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患者平时通常无症状,发作前无先兆症状,往往以晕厥或碎死为首发表现,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伴有呻吟、呼吸浅慢及呼吸困难。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来预防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猝死。奎尼丁有阻滞作用,能抑制部分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纠正心电图上的异常,防止室颤的发生。通过病例分析,病史及家族史对诊断Brugada综合征尤为重要,如何制定有效的风险分级策略,根据风险分级及时植入ICD除颤器是降低Brugada综合征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试剂与仪器匹配因素对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的影响。  方法:采用经典的RT-PCR方法和Real-time PCR同时检测100份人咽拭子。  结果:22份RT-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本中Real-time 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本为20份。与RT-PCR相比,Real-time PCR方法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是由专业技术、管理方法、行为规范、实施机构组成的有机结合体,能够实施完成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和措施。甲型H1N1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本文北京市朝阳区成功处置首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为例,探讨了朝阳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经验及建议。
目的:分析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剖析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形势并研究对策。  结果:随着冬季的来临,发生较大规模流行的风险显著上升。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混合存在,已成为我市流感的主要流行株。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逐渐增多,学校暴发疫情严重。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不容乐观。  结论:随着疫情的变化,需加强甲型N1N1流
本文主要报道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甲型流感防控工作中的体会与对策探讨。该院对近8个月的甲流实际接诊情况进行了总结,以从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从而为今后更加有效的应对流感疫情、保障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提供依据和参考。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中老年人多发,其中又以老年人发病率为高。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发生局部坏死,从而导致心脏功能的严重损害,最后因左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导致死亡,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率衰竭。护理措施:患者发病后2周,应绝对卧床休息;心理护理: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状态,耐心做好解释及安慰工
目的:为了能早期诊断不稳定心绞痛并对其进行干预治疗,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方法:选择ACS病人发病4小时内血清标本31份,男性26例,女性5例,年龄34-80岁,平均61.84岁;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梗5例,ST段抬高急性心梗14例,从出现症状到采血时间最短10分钟,最长4小时,平均96分钟。对照组30例血清来自本院体检病人,男24例,女6例,年龄34
目的:探讨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35例病人分为二组;院前气管插管组123例;急诊科气管插管组112。分析两组入急诊科3天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0天死亡率差异。结果:(1)院前插管组患者入急诊科后3天内肺部感染4例,感染率为3.2%;急诊室插管组14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6%,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院前气管插管组与急诊室气管插管组专科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HS)在急诊科抢救颅脑损伤所致急性颅内高压患者首次降颅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颅脑损伤所致急性颅内高压患者随机分为3%HS组,10%HS组和20%甘露醇(mannitol,MT)组,3%HS组静脉给予3%HS260ml,10%HS组静脉给予10%HS80m1,MT组静脉给予20%MT250ml,并于用药前和用药后30、60、90 min和
目的:观察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相关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64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血糖超过9 mol/L)的严重创伤患者(ISS≥120)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分层一步法分别连续检测7天内血浆中VEGF、内皮素21(ET21)和循环内皮细胞(CE
目的:探讨和总结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抢救严重多发伤中的治疗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严重多发伤(ISS评分≥30分)采取损伤控制外科(DSC)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32例患者除2例放弃治疗外,存活102例,死亡27例,死亡率21.9%(27/132)。早期死于严重颅脑损伤5例,死于严重胸部损伤3例,急性大出血12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2例,晚期死于ARDS2例,MOF5例。结论:将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