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村志编纂的宗旨和篇目设计

来源 :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问世的乡镇志、村志看,修志活动尚在探索,有的志稿不似志体甚至不伦不类,篇目设计和记述上有的缺项断线,行文不尽规范等等。笔者认为,这类现象源于编者对编志的宗旨和原则尚不明确,篇目设计不尽科学合理。故此,试从乡镇志、村志编纂的宗旨、原则、篇目、方法等方面阐述一管之见。
其他文献
艺文志是古代方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千余年来,艺文编纂不绝,文脉存续不断.艺文志具有文献、文学、文史互证上的多重价值,对当代志书艺文志的编撰也有重大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古代各个时期部分志书的考察和梳理,以期能大致呈现出古代方志中"艺文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时期艺文志的一些特点.
史料记载,志书设概述,最早见于黄炎培的《川沙县志》,也就是说,之前的志书均无概述.由此可见,概述的出现,本身就是近代志书在体例上的创新.创新不是标新,概述作为志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方志界的广泛认可,足以证明其有着不容忽略的作用.随着“概述”在志书中地位的确立,概述的理论研究正逐步趋向成熟,概述的编纂实践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方志界对志书设置概述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也越
艺术教育是推行美育最好的手段之一,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实施美育的最好途径之一.在积极提倡美育全球化的时代,可以发现中国舞蹈美育相较西方而言,出现了从面向少数特长生到面向全体学生过渡的特殊现象,而且就当前舞蹈美育现状而言又有两个层面的发展趋势,分别是浅层舞蹈美育和深层舞蹈美育,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各自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浅层舞蹈美育可以说仍停
资料是志书的生命,是地方志历经几千年沿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二轮修志与首轮修志相比,客观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认真做好资料工作成为提升二轮志书编纂质量的重要前提保障.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编纂的全盛时期,乾隆年间的著名方志学家戴震,在其编纂的地方志书中,展现了他较为系统、丰富的方志编纂思想,无疑是当代修志工作者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更是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理论源泉.本文试以其中最负盛名的《乾隆汾州府志》为例,探讨并论述了戴震重沿革、严体例、重资治、切民用、重图表、考证详核、严谨求实、修志为用等方志编纂思想.
地方志工作要抓好《规划纲要》的落实,坚持"官修"原则,为地方志工作全面提供组织领导;"修以致用、修用并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打牢地方志全面发展人才基础.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行政政府,乡镇志应翔实完整,横不缺大项,纵不断主线,可设总述、大事纪略、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环境资源、基础设施、党团组织、政权机构、经济综述、工农业生产、商贸流通、人民生活、村民自治、人口民族、姓氏血亲、科教文化、礼仪风俗、宗教信仰、名人轶事、村落概况、附录补记等篇目,尤其重点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化和成就,突出历史特性、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个人认为中国名镇志丛书基本篇目,
就《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反观第一轮《安徽省志·农业志》,这部志书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专业志。其成就主要有:志书观点正确,坚持秉笔直书。志书资料翔实,特色鲜明。志书体例基本合理,结构清晰。语言精炼,文风朴实。
在二轮志书编纂过程中,普遍存在编纂人员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专业人才不足.同时,也存在另外一种现象,不少地方志书从纲目到结构,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相同的篇目,同样的编排顺序,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地域特色不够鲜明.本文作者结合《池州市志》和《池州市志简明读本》的编纂对此问题进行简要论述,提出要创新编纂方法路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编正本,也编简本,努力提升地域特色,使编出的志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风土志"又称"乡土志",是反映某一地方自然地理人文物产等概况的一种志书."风土志""乡土志",古已有之.地方志萌芽时期,以"地记"为原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风土"或"乡土"志.安徽早在东汉年间就有了《九江寿春记》《庐江记》《庐江先贤记》等书,当然,这些书还不是现在严格意义上的"风土志""乡土志".据著名的《(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二:"风土志,当涂、江陵、九江皆有风土志."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