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度及厚度对金属纤维多孔表面传热性能的影响

来源 :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i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多孔材料具有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孔隙度高等优点,因此金属多孔材料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如今,国内对沸腾传热用多孔表面的研究主要以金属粉末和金属丝网为主,对金属纤维的研究还很少。本实验采用氢气烧结技术制备了丝径为60μm紫铜纤维多孔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形貌,研究了紫铜纤维多孔表面的沸腾传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属纤维多孔表面的传热性能优异,在高孔隙度下,孔隙度越低传热性能越好;丝径和孔隙度相同,在低的热流密度范围内,厚度为2mm的紫铜纤维多孔表面传热性能优于1mm厚的多孔表面。
其他文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河砂资源日益匮乏,如何科学、规范、合理地应用丰富的海砂混凝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环境效益。根据“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成果制定的《海砂混凝上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2010对海砂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技术进行了相关的规定。
众所周知,建筑外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热工性能最薄弱的部位,是建筑节能的关键部分。本文采用MQMC软件对建筑外窗的热工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开发了新裂的节能型材产品,改善建筑外窗的热工性能,并展望了我国节能窗技术的发展趋势。
湖南省地处于我国中部,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气候变化明显,受到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制约,建筑的能耗严重。EMC是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有效方式,但ESCO也面临着政策、技术、资金、管理、节能量确认等方面的风险。针对上述风险,提出一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研究建议,指出EMC将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网融合的发展对现有的网络架构和网络容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也需要光传送网具备灵活的大容量调度能力。作为各种业务的承载基础网络,传输网络必须满足各项业务的传输带宽和长距离传输、灵活调度等要求,同时在用户接入侧提供更高速率的接入网络。本文简单介绍了EPON、10G EPON等宽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演进,并对100G高速传输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智能网设备处于网络核心部位,其对电信公司的收入贡献和社会影响力都十分可观。一旦智能网发生故障,将会导致大量用户长时间无法拨打电话。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网建设容灾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前智能网容灾平台一般采用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的方式,上述两种智能网容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容量有限、扩容较困难、对外接口不统一、投资效率较低下等问题。而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容灾平台,解决了上述问题,能够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在增值业务平台的维护过程中,需要对各平台的业务量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同时来自业务部门的业务统计及用户行为分析需求也比较多,如果没有很好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工具,不仅不能很好的支撑业务分析,而且费时费力,影响维护工作的进展和效率。为了更好的支撑业务部门数据统计的需求,同时将维护人员从繁琐的数据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北京电信维护人员自行建立了科学的统计方法,利用现有的搜索工具,开发出脚本和应用程序,实现了增
基于吹气法制备A356基泡沫铝工艺,采用高速搅拌并分批连续加入粉末的方式,解决了熔体中颗粒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采用静置吹气头通入压缩空气发泡,通过设计和控制气路,制备出不同孔径、不同壁厚、稳定的泡沫铝材料。所制备的泡沫铝具有较好的声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356基泡沫铝是一种典型的塑性泡沫材料,到致密化阶段其塑性变形量可达到70%以上;不作任何预处理的泡沫铝在高频率声波下的吸声系数可达到0
采用纳米材料包裹Al2O3粉末,以低温固态烧结方式获得高性能的大尺寸非对称陶瓷分离膜,并研究了0.2μm非对称陶瓷分离膜产品性能,结果表明:该陶瓷膜纯水通量稳定在3000L/㎡·h 以上;孔径分布狭窄、精度高,基本集中在0.1-0.2μm之间;膜层表面完整无缺陷;截留效果好;能满足绝大多数高腐蚀性、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分离过滤要求。
随着车身减重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先进高强度钢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本文对1000MPa 的双相钢(DP 钢)在室温下的准静态拉伸行为与应变率(10-3,10-2,10-1/s)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准静态拉伸条件下,DP 钢 的拉伸性能是应变率相关的。随着应变率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明显升高,而均匀延伸率、断裂延伸率 略有下降。藉SEM,分析了DP 钢的断口形貌和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an AISI 316L stainless steel powder compact under hot isostatic pressing (HIP)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he thermal elasto-viscoplastic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