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丁家闸五号壁画墓燕居行乐图赏析

来源 :甘肃历史学会,中央肃州区委,肃州区人民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8月酒泉丁家闸五号壁画墓的发现和清理,是河西地区魏晋时期大型壁画墓的第一次发现.“燕居行乐图”共有十四位人物,可谓动静结合、配合相宜。从绘画技巧来看,这幅壁画继承了汉魏简洁明快的绘画传统,但也有很大的发展。从绘画风格上讲,“燕居行乐图”较河西地区汉魏绘画更注意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丁家闸五号墓的壁画生活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研究同时期的绘画风格、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书籍资料所不能替代的珍贵史料。
其他文献
传统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式在我国实行了多年,已逐渐显示出其不能适应医药体制改革和时代发展的弊端.新颁布实施的《中医药法》指出: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应当体现中医药特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认证中心")自2016年牵头开展了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改革实证研究(以下简称"分阶段考试"),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工作,在第一阶段考试实
河西墓室的胡人形象,从魏晋时期就已进入墓室,成为墓室壁画表现的内容之一,真实地反映了河西地区多民族聚居的状况及民族关系。河西唐墓中的胡人,前期主要表现胡人与骆驼的行走状态。在唐开元时期胡人与骆驼则表现出静止且肥壮、身体略倾的描绘,这个变化与胡人在人们心中形象的变化有关。行走的胡人与驼,无疑表现的是行走在丝路上的胡商形象,他们有可能是粟特人。而开元时期那些静止状态的胡人,更多的是墓室随葬品的程式化表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各大高校纷纷建立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考察国内诸多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形式较为单一,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受训,缺少主动性和学习的原动力,以及实践教学的社会服务意义普遍缺乏的现象.这与特殊教育专业的公益性、实践性和主动的专业认同等专业特性是相悖的.济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作为国内特教领域的新生力量,力求在
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墓室壁画艺术所处的河西走廊地区,既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又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展开地.壁画墓独特的构图方式、简洁的线条表现、独特的设色方式、巧妙的艺术构思、纯朴的地方特色、自然的写实风格,高度的艺术概括是对"形"美的自觉追求基础上,借鉴中国绘画的线条功力,进入传神写意的阶段.
2008年11月,酒泉市文物局和肃州区博物馆联合,对酒泉市肃州区南石滩采砂场(现敦煌种业果品厂西侧)发现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共清理墓葬八座,该墓葬群地处肃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百户墓群的西侧.从出土的文物推断,该墓葬群年代为东汉至西晋末年.其中一座墓中出土的有准确纪年的“永嘉五年”镇墓罐,是酒泉肃州区首次发现的此类珍贵文物。文中主要的内容,基本都是当时镇墓罐通用的文字,是安慰死者及祈福、解罚之
酒泉肃州区果园乡和嘉峪关市新城乡之间的果园-新城墓群,分布范围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3公里,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该墓群分东区果园墓群和西区新城墓群.果园墓群包括丁家闸南北石滩墓群、陶家地湾墓群、余家坝墓群、果园西沟墓群、丁家闸五号壁画墓等中小墓群,其时代为魏、晋、唐代.自20世纪70年代迄今,在果园一新城墓群发现了20余座魏晋时期的砖室墓,部分为壁画墓。出土的壁画内容丰富,是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
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模印、雕刻或彩绘图像的建筑用砖,即古代人们用于装饰或绘制在宫殿、祠堂庙宇或墓室中的建筑画砖。彩绘画像砖多为长方形,一般饰于墓葬照壁或墓室四壁中部,画面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地位、生活环境、需求喜好和当时的民族习俗以及死后同样衣食无忧、信使侍女成双成对、鞍前马后的侍奉等画面。这种祈福祝愿、追求吉祥幸福或远避灾疫邪恶的画面,是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庶民百姓的普遍心理。模印画像砖多为铺地方砖,部
由甘肃省考古研究所与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联合发掘的果园西沟魏晋壁画墓葬中,镶嵌一幅很感人的送行图案的砖画.画面中,一男子骑骝花马疾行,身后一女子在寒风中披发垂首,身着灰色曳地长袍,身背挎壶,双手揣于袖中,面容凄苦,默然伫立,正目送男子而去.画面一动一静,用浓墨线条点缀,形成强烈的反差,笔法如行云流水一般,简洁地勾勒出一幅依依惜别的送行场景,从而衬托出离别的哀愁.
据文献记载与遗存画迹考察,汉代绘画相当发达。统治者十分重视绘画的社会功能与效用,借以表彰功勋,劝戒贤愚,装饰墙壁,神化庙宇等等。就墓室壁绘画而言,内容大多为表现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粉饰太平的祥瑞画和神话传说、圣贤故事图之类的宣传教化,艺术被当作“成教化、助人伦”的重要手段。以奔腾飞动的线条,热烈明快的色彩,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表现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典型情节以及简洁鲜明的人物造型,构成了丁家
1977年6月,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在距离酒泉市城区以西约8公里处的果园乡丁家闸村抢救性发掘了一处魏晋十六国时期彩绘壁画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西地区唯一一座绘有大型彩绘通壁壁画的墓葬,被学界命名为丁家闸五号墓,编号丁M5.酒泉丁家闸五号墓中的壁画,构图严谨,层次分明,历时1600余年仍色彩鲜艳,画面清晰,再现了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社会状况、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生产方式等,为研究十六国时期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