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交班模式在骨科晨交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病房护士晨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SBAR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方式.包括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目的在于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使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系统化的传递,减少医护沟通不良事件,提高护士专业素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生对护士专业认可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护理.
其他文献
Objectives Axial pain from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was estimated to account for over half of the overall pain in the cervical spin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facet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运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出现真阳性病例中电位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08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s,MEP)、自由肌电图(freerunelectromyography,Free-runEMG)多模式联合监测,分析其中监
目的:探讨骨科带内植物的I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8年5月一2013年4月骨科带内植物的I类切口感染的分泌物标本102份,采用BDPhonix100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穿刺引流联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手术适应症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34例脊柱结核患者实施侧方经椎间孔入路椎旁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后路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
目的:探讨最小骨皮质穿破几率的骶髂螺钉置钉的数字化设计、实施及评价方法。方法:13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利用MIMICS软件进行术前规划,通过三维切割获得骶骨正中矢状切面及S1椎弓根中心长轴切面,据此布置钉道:(1)终点在S1矢状切面的中点;(2)在骶管侧隐窝和骶前孔出口的中点;(3)起点穿过骶骨与髂骨连接处耳状面中后部。设计并3D打印导航模块。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在佩戴支具后出现局部压疮,入院后加强对这类人群局部皮肤的观察预防护理。方法:骨折后使用支具固定较多,容易造成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压疮,主要原因1、支具固定的肢体活动受限制,并且固定时间较长有碍血液循环2、患者担心搬动或活动时增加痛苦,不愿拿下支具及增加活动活或怕影响手术效果,不愿活动3、肢体中重度肿胀使皮肤敏感,脆弱并引起张力行水泡4、下肢尤其是足踝处脂肪较
目的 探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手术方法以及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以收治的4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胫骨骨骺已经闭合,且股骨滑车沟无严重发育不良和严重膝外翻畸形。
目的 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01—2015-01采用Quadrant通道下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其中L4-517例,L5-S15例,年龄37~71岁,平均51.3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2.6年,患者均有明显反复腰部疼痛及劳累加重,间歇性跛行,腰痛视觉模拟评分为(7.2±2.3
目的 总结分析应用可移动切口行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自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共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4例,女10例;年龄20~45岁,平均31.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其中T8 1例,T10 1例,T11 3例,T12 10例,L1 8例,L2 1例.手术方式采用可移动切口,经多裂肌和最长肌入路,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目的 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经常出现的胫骨假体非中心放置导致假体位置不良的短期疗效观察。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共收治902例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85例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