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发酵技术的保护与发展--以东北传统制酱工艺为例

来源 :第六届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北地区所沿用的传统制酱工艺,是将大豆利用传统发酵技术酿制而成的咸味调味品,是带有区域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从加工方法上看,所利用的发酵技术属于传统食品加工科学的范畴,可以看做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古代的原型,从营养学的角度看,经发酵工艺制成的传统食品,提供了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同时传统工艺崇尚自然,因此在东北地区利用传统工艺制成的酱,是一种完全依靠微生物自身发酵制作完成的,期间没有任何添加剂的使用,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食品.在对东北地区传统制酱工艺的价值的研究中,传承的价值主要是对传统食品科学和技术、区域民俗文化、区域饮食文化的传承,应用价值表现在作为区域农业特产和促进旅游开发.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在“现代化”的洪流中,传统制酱工艺也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在文中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文化、经济利益及大众的认同度等四个方面,对其发展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相比较《史记》、《汉书》而言,《三国志》更重视官职位次在人物合传方面的意义.这是《三国志》列传编纂遵循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表这一内在理路完成所呈现的结果.客观
本文的目的是从王国中心与王国规模出发对中世纪的匈牙利王国与高棉帝国进行比较研究。12世纪至13世纪的主要历史进程与事件都会置于人口情况、人口密度以及农业生产的背景下
本文主要追溯800年来《大宪章》在英国内外的历程.《大宪章》是13世纪初约翰王与贵族、教会之间的矛盾的产物.1215年《大宪章》的不少条款来自亨利一世(1130-1135年在位)的"
  《市政官法》(Eπαρχ(ι)κον Bιβλιον,或Eparchikon Biblion)是拜占庭帝国法律史上一部重要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令汇编。它出现于公元9至10世纪左右,据推断,
中国古代城市是城乡二元体制中的主导一方,是历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古代城市的发展有很强的阶段性特点,城市社会构成也有阶段性的变化,城市社会建设和治理的
蒙古于1241年至1242年侵略匈牙利,时间持续了大约12个月,给匈牙利带来了中世纪历史上最惨烈的人口灾难。由于史料不足,我们对人口损失的数量给出精确数字,但可以确定的是,由于地区
杭州的崛起始自唐朝.围绕杭州展开的水利工程,与钱塘江海塘建设、运河水道畅通紧密相关,其目的在改善水质,保障水位;消除水灾,发展农业与运输,前者关涉农田灌溉与产粮,後者为
唐人的多元价值观是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标准.按官职、门第、财富,唐代社会阶层可分为,官僚、士族、商贾、农民、贱口五个阶层,每一阶层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共同构成了一个
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中欧大学联合举办的会议聚焦于比较视野下的中世纪中国与欧洲发展问题。本文也聚焦于此,关注的是中世纪欧洲和中国的水利工程,尤其是这两个地区防洪与调水工程
希腊、中国、印度三大文明圈各自拥有相应版本的"女人国传说".这些传说是各文明圈内的族众了解、认识边缘区族群社会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共性.研究这些渊源不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