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胞外多糖的光合细菌菌株鉴定与筛选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是指包裹在微生物表面的多聚阴离子水合多糖包被.因其具有易与菌体分离、工业化生产安全无毒、生产周期短、理化性质独特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作为胶凝剂、成膜剂、保鲜剂、乳化剂等广泛应用于工业、食品加工业、制药业、石油开采等.近几年,不少研究都致力于研究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尤其是抗肿瘤活性.胞外多糖的存在在微生物中非常常见,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菌有醋酸杆菌、假单胞菌、鞘氨醇单胞菌、乳酸菌、芽孢杆菌.据报道,作为水质净化剂的光合细菌能够抵御高浓度有机物质的伤害在有机废水中生长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产生了胞外多糖来缓冲环境的压力.因此本实验希望通过利用有机废水培养光合细菌生产具有物理、生物活性的胞外多糖,以期为胞外多糖开发扩展新的途径.有研究表明胞外多糖的结构由微生物基因型所决定,不受培养条件的影响.因此,在本研究中,(1)首先进行了供试菌株的基因型确定.通过结合应用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与rep-PCR两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自于南京玄武湖、浙江德清、盱眙的水样、底泥样的14株光合细菌进行基因型鉴定.基于pufM基因片段的PCR-DGGE技术鉴别这些菌株为R.palustris;利用rep-PCR技术分析了分离自不同环境的这些菌株的基因型差异,通过对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的菌株基因之间存在明显差异.(2)产胞外多糖能力强的菌株的筛选.以不同比例(1∶0;1∶5;1∶2.5;1∶1;2.5∶1;5∶1;0∶1)混合的豆制品厂废水与玉米淀粉厂废水为筛选培养基,培养光合细菌;通过加热法提取胞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的糖含量,并以多糖含量与菌体干重的比值作为衡量产多糖能力的标准,对14株光合细菌进行筛选.结果发现不同菌株产胞外多糖的能力不同,同一株菌在不同培养基中产胞外多糖的能力也有差异;两轮筛选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能力较高的菌株J13.(3) J13菌株的胞外多糖分泌能力与特性分析.比较J13菌株的生长和胞外多糖分泌曲线,发现随着菌体快速生长,多糖分泌量随之提高,稳定期分泌多糖较多,并在接种后第84h其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顶峰,之后由于菌体生长进入衰落期而降低.通过加热法提取J13胞外多糖,经旋转蒸发、乙醇沉淀后得到粗多糖,通过(Sephadex G-50)柱层析纯化,得到纯多糖组分,该多糖组分比较单一,且分子量较大,100KD左右.同时发现该胞外多糖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在浓度较高时依然能够溶于乙醇.本研究表明可以利用豆制品厂废水与玉米淀粉厂废水等有机废水培养光合细菌J13得到大量的胞外多糖,从而为胞外多糖的开发提供实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山西属粮食自给型省份,受立地条件和自然气候特点的影响,全省水浇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0%左右,属于典型的雨养型农业,且十年九旱,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发展农田节水对于确保全省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山西省水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未来粮食需求、自然降水与粮食产量关系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确保山西粮食安全的农田节水技术,包括建设土壤水库“蓄水”技术,实施秸秆、地膜覆盖“保水”技术,发展旱井、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钾配合施用对生姜生长及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钾配施能有效促进生姜的生长发育,提高块茎产量,施钾平均增产29.0%.高量施用氮、钾肥会大幅度提高土壤全N、有效P和速效K及缓效钾含量,导致土壤pH下降,促使土壤向酸化方向发展,对土壤有机质、全P和碱解N含量的影响则较小.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凉攀植烟土壤有效态Fe、Mn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烟土壤有效态Fe、Mn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分别高达95.57mg/kg和49.30mg/kg.不同土类间有效态Fe、Mn含量差异较大,水稻土有效Fe含量最高,而黄壤有效Mn高于其他土壤类型.中海拔区域有效Fe、Mn高于低海拔和高海拔区.半方差分析表明,有效Fe、Mn具有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受结构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镉污染稻田土壤上赤泥与猪粪配施对水稻生长、水稻生理特性和镉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谷产量在一定赤泥/猪粪比施用量范围内增加,但超过一定施用量后反而有所下降.早、晚稻水稻株高、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化趋势与稻谷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赤泥/猪粪比的增加,早、晚稻土壤有效态Cd含量逐渐降低.赤泥与猪粪配施可维持叶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较高生
氮是植物生长所需之必需元素,但过量的氮肥施用却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或导致叶菜类作物累积较高浓度之硝酸根,并可能进而透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情形,农业生产必须考虑适当之氮肥施用策略.本研究以化学肥料、有机质肥料及液态肥料等不同之处理方式,探讨不同氮肥处理对莴苣生长表现、产量及累积硝酸根浓度之影响.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总氮含量及莴苣累积的硝酸根浓度会随氮肥施用量之增加而增加,若是以莴
本文采用"3414"试验设计,以Ⅱ优838水稻品种为材料,在全市大宗水稻土上选则高、中、低三种肥力水平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个地区最佳经济效益氮、磷和钾的使用量分别为:经久地区氮、磷和钾的最佳用量为8.4、4.0和2.4kg/667m2;太和地区氮、磷和钾的最佳使用量为14.8、3.1和5.5kg/667m2;高草地区氮、磷和钾的最佳施用量为11.5、3.0和8.0kg/667m2;高枧地区氮
我国是粮食产量受磷钾资源限制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因之一是土壤中大部分的磷以难溶性的形态存在,导致旱地红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较低.缺铁胁迫下小麦根系分泌物包含一类非蛋白类氨基酸,它能与Fe3+络合促进磷酸铁溶解,从而提高磷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溶液培养试验,在缺铁胁迫下收集小麦根系分泌物(RE).以云南常见的玉米大豆间作及蚕豆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定期浇灌小麦根系分泌物到大豆间作和
化肥偏生产力(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化肥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对云南省12个州/市22个县/市共380个玉米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玉米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玉米的总化肥偏生产力为17.8kg/kg,其中化肥氮(N)、磷(P2O5)和钾(K2O)的偏生产力分别为21
PAH污染老化农田土壤的微生物降解修复进程往往由于目标污染物具有较低的生物可利用性而受到限制,难以实现深度彻底的降解效果.科学的评价和阐明微生物刺激和微生物强化修复PAH污染农田土壤不同阶段中的关键限制因子,对于在实际中如何选择针对性的生物修复技术和判断生物修复终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长三角洲某PAH污染老化农田土壤进行同时添加甲基β环糊精(MCD)和接种嗜氨副球菌(HPD-2)的修
芽孢杆菌是土壤细菌的主要种群之一,也是极具活力的一类微生物。芽孢杆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植物残体的分解和矿化、养分持续供给、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深对芽孢杆菌的认识能为合理施肥、提升土壤肥力、维持土壤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封丘潮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20余年历史的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耕层土壤细菌和芽孢杆菌数量及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不同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