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不稳定能量的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次华南强对流天气个例着手,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分布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关系,并进而讨论对流有效位能取值与地面露点的关系.以除地面气温和露点外,层结曲线基本相似的河池和百色为例,说明地面露点的高低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大小密切相关.通过热力学图解说明为什么露点的差异能显著改变对流有效位能的大小,并具体计算了露点差异所引起的对流有效位能的变化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此例中,气温对对流有效位能的影响接近线性,每变化1℃对流有效位能值的变化接近200J·kg-1,而露点的影响有一定的非线性,露点每变化1℃带来的对流有效位能取值的变化达400~1000J·kg-1.最后用天津的一个预报实例说明,地面风场引起的湿度平流会引起某地露点在短时间内上升,从而导致不稳定能量的显著增加,使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对流天气预报中应当受到重视.
其他文献
地形是决定洪水淹没演化的主要动力,传统上洪水动力学模拟主要依靠插值来反映地形的变化.本文提出先将地形经综合的手段进行变换,在保证地形变换格网的精度的基础上建立地形自适应的计算格网.然后在基准试验中对比了这个计算格网模型与经典的块状格网、超限插值格网的表现.结果表明,地形自适应格网在洪水模拟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上都较传统的格网模型为优.
本文依托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湖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HBCORS),以"互联网+位置(北斗)"为理念,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老河口的北斗校园安全监护平台,探索县级智慧城市建设中北斗民生服务的应用服务模式,推动了北斗位置服务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为实现ADS80数码航空影像重叠度的自动化检查,在充分成像的基础上,利用L1级影像的空间几何特性简化SIFT特征提取算法,并提出使用距离计算查找表的方式提高SIFT特征的匹配速度,实现重叠度的快速检查.对匹配的特征点,利用相关系数、三角形相似性、匹配点顺序一致性、旁向重叠度变化连续性等方法剔除错误匹配,提高了匹配准确率,使得旁向重叠度的自动化检查具有高可靠性.使用LRM(Local Range M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自1979年开始,到1986年结束,距今三十多年.随着社会发展、地方建设兴起,我国很多地方发生巨大变迁.为了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我国地名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国家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本文以湖北省嘉鱼县第二次地名普查为例,总结了地名普查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准备工作和信息收集、记录方面提出几点建议,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与测绘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测绘、行军打仗离不开测绘,甚至我们的日常出行也仰仗(电子导航)测绘.随着近年来高科技事物(计算机、航拍无人机)进入测绘领域,由原来的白纸测图转换为现在的数字化测图.目前数字化测图已经占据测绘市场的主流,同时数字化测图也成为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主要的数据源.数字化测图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无论从精度、质量、更新、使用、保存长
空间数据库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GIS发展的技术支柱.如何高效地存储、更新、检索空间数据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介绍了甲骨文公司推出的Oracle Spatial空间组件,介绍其空间数据模型—对象关系模型,以及相应的存储机制.
当前GIS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系统由主要描述二维空间信息扩展至三维空间数据空间信息,对三维空间元素的不确定性研究日趋重要.文中以二次Beizer曲线为例,对曲线上任意点的不确定性、整条线元的不确定性进行可视化分析.实际算例表明,三维空间曲线误差分布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趋势.
受长江中上游来沙大幅减少的影响,库区及坝下游河段冲淤在时间、数量、空间分布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根据近期河道资料计算冲淤量,局部河段与预期河道演变规律明显不符或与输沙法计算冲淤量在定性上出现相反的结论.本文通过河道测量误差来源、测量精度及观测布置等对河道冲淤量计算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提高河道观测精度的方法和措施.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的1°×1°气象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变性台风"灿鸿"和"天鹅"对黑龙江造成的影响,从暴雨过程中的动力、水汽、斜压性、地形作用等方面,探究两次台风过程的异同点."灿鸿"雨量大、范围广,"天鹅"雨量相对较小,大风强度大、范围广.两次变性台风斜压性变化过程不同,"灿鸿"台风内部不断有冷空气入侵,斜压性不断加强,暖心结构逐渐遭到破坏,呈现出半冷半暖的热力结构."天鹅"的变性过程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5年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一次强冰雹天气形势背景、环境热动力条件、强冰雹发生前地区环境场变化、超级单体雷达回波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冷涡槽后干冷气流影响下,中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高低空急流以及地面辐合系统的配置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热动力条件;高CAPE值、逆温层、低层适当水汽条件、及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