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外Paget病一例

来源 :第8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 79岁肛周瘙痒、破溃、疼痛2月体检:肛周见大小5.5×6cm溃疡,周围轻度肿胀,其上见大量浆性渗出,基底见绿豆大小肉芽增生,边缘见灰白色伪膜.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层内见成巢、散在的圆形、椭圆形大而胞质淡染、空泡化Paget细胞,核大、深染.诊断:乳房外Paget病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颜某,女,36岁,已婚,农民.患者以"全身皮肤多发性结节3年余"为主诉于2000年2月16日入住某区医院内科.始发皮疹以双下肢皮下出现多发性小结节为主,而后渐向双上肢远端、面颊部发展,时有瘙痒,皮肤麻木,无皮肤溃疡,无畏冷发热,无关节肿痛.
目的 构建解剖特征清晰的蒙古族成人面部形态结构表面模型,验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面部整形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进行三维数字化图像分析,为获得手术前后形变参数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精确的形态学数据。方法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蒙古族成人面部轮廓三维数字化模型,依据三停五眼、黄金分割、下颌美学平面、眉毛与眼鼻美学平面等东方经典美学标准,采用Angel数字快速测量诊断系统,分别对300例正常成人(女
报告1例面部多发性毛发平滑肌瘤。患者男,43岁,右侧面部及额头部红色斑丘疹,伴冬季疼痛20年余,近4年加重。临床表现为粟粒至黄豆大小,高出皮面的丘疹和结节分布于右侧面颊部以及额部右侧,呈淡红色至红色,簇集状,质地坚实,基底稍呈浸润状。冰块实验阳性。患者无其他系统疾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肿瘤细胞不规则聚集或交织成束,肿瘤细胞细长,胞浆嗜酸,胞核两端钝圆或呈雪茄样,免疫组化显示平
报告1例面部角化棘皮瘤样鳞状细胞癌的门诊患者。患者,女性,55岁。因"面部皮疹2月余"于2010年4月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2010年2月起无明显诱因下面部出现一枚半球形红色皮疹,初起绿豆大小,稍觉瘙痒,曾自行挑破,后皮疹逐渐增大。既往体健。本科检查:面部见一枚黄豆大小红色丘疹,半球形,中心呈火山口样凹陷,充以角质栓,无明显压痛。于2010年4月26日行皮损活检,病理结果显示:鳞状上皮不典型增
会议
患者女,62岁,30年前右侧面部因不慎外伤后引起感染,继而出现红色丘疹,自觉轻度瘙痒和疼痛.院外经多方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发病初期为小片红斑,30年来皮疹逐渐扩大,近年来皮疹迅速扩大,累及右侧面部、同侧耳廓和下颌,并且向左侧蔓延,形成了巨大的皮肤损害.皮肤科检查:右侧面部形成大片水肿性红斑,大小约28×18cm2,呈暗红色,高出皮肤表面,斑块呈不规则形,表面粗糙不平.从面部右侧发际至颌下和颈部,初
会议
目的:通过对临床53例蛇串疮(带状排列)病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为合理、有效的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53例蛇串疮患者行中医辨证论治,肝经郁热证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证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血瘀证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上方加水煎服,连续内服1月,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1周为一个疗程.一般服用3个疗程停药,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保持情绪稳定,
非霍奇金淋巴瘤一般原发于淋巴结,原发于皮肤的较少,目前非霍奇金淋巴瘤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分期及内脏受累情况来决定.现报告我们诊治的一例.患者男,40岁6月,因“双上肢红斑、丘疹1+年,泛发全身5月,加重1月”于2012年7月31日住院治疗,1+年前患者双上肢伸侧出现粟粒至钱币大小红斑、丘疹.5月前皮损泛发全身,瘙痒明显,额部出现两处鸽蛋大小红色质软包块.川北医学院行右侧胸部皮损及头部包
会议
者,男,52岁,因"反复口腔糜烂2年,再发伴四肢水疱3月入院.患者2年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糜烂,进食不适,本院口腔科诊断为"口腔溃疡",经"康复新,地塞米松漱口"等治疗后好转.3月前口腔糜烂再发,进食不适,本院口腔科门诊治疗同上,自觉无明显好转,糜烂进行性加重.并出现鼻出血,鼻腔堵塞.20余天前,感咽痛,口腔糜烂加重,口腔疼痛,影响进食,但吞咽无障碍.并出现双侧腋下紧张性水疱,疱液清,黄豆大
会议
A case of dissecting cellulitis of the scalp (DCS) in a forty-one-year-old Chinese woman was reported.The presentation lasted half a year and was refractory to traditional medical treatment,despite th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弹力纤维假黄瘤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25例中国汉族人群弹力纤维假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常规病理切片、弹力纤维染色、钙染色等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同时利用2例血液或23例蜡块组织样本提取基因组,设计合成弹力纤维假黄瘤致病基因ABCC6的31对外显子引物,扩增其31个外显子,测序后分析其遗传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