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结合简并PCR和染色体步行两种方研究了香菇135菌株的交配型B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从135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1号菌株中获得了1个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LErebl-BI和1个信
【出 处】
:
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结合简并PCR和染色体步行两种方研究了香菇135菌株的交配型B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从135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1号菌株中获得了1个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LErebl-BI和1个信息素前体编码基因LEphbl-BI.经序列比对分析,香菇的信息素受体LErcb1-B1序列与灰盖鬼伞和裂褶菌的信息素受体之间具有同源性,经SOSUI软件分析该序列具有7次跨膜结构特征.信息素前体LEphbl-BI具有CaaX基序特征.
其他文献
设计简并引物克隆了PPO基因cDNA片段,并根据获得的序列信息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从双孢蘑菇中克隆到了两个PPO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将其命名为AbPPO3和AbPPO4,分别编
利用8对引物组合对AFLP标记在两香菇品种间(LESOI×LES15)杂交F1代的多态性及分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AFLP标记在该F1代群体中的多态性较高,分离位点出现的平均频率是29.19
本文选用杏鲍菇24号(广杏)为自交村料.对其自交S1代群体的质量性状(颜色、畸形、生长特性)和数量性状(形状、产量、大小、数目)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交后代的出茹
本文应用荧光核染色技术,酯酶同工酶鉴定技术。对黑木耳亲本双核菌株、原生质体单核菌株和单核杂交菌株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荧光核染色技术可快速有效鉴定所获得菌株的核
采用数据库搜索及ISSR-抑制PCR法开发香菇微卫星标记.由数据库搜索法开发出26对引物,14对有多态性,各位点平均产生3个等位基因:通过ISSR.抑制PCR法开发出8对引物,5对具多态性
本试验以双环蘑菇Agaricus bitorquis、金针菇 Flammulinavelutipes和杏鲍菇 Pleurotus eryngii 3种食用菌菌丝为材料,采用60Coу射线进行了200gy、500gy、800gy 3个不同剂量
本试验采用紫外线对栽培黑木耳菌株00号、01号菌丝体片段进行不同时间照射处理,结果表明黑木耳菌株00、01号紫外线照射时间Imin与2min时母种及原种菌丝长速、菌丝干重,均优于
收集白灵菇菌株,采用菌丝长速与长势测定、拮抗试验的方法,初步鉴定了菌株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品比栽培试验优选出适合北方地区栽培的二个菌株,为白灵菇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为了摸清灵芝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精深加工灵芝品种选育和子实体采收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分析检测了不同灵芝品种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多糖和
纤维素酶、淀粉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在在菌丝生长期、转色期、出菇期活性持续增高,愈创木酚氧化酶与漆酶活性在转色期达到峰值,在出菇期活性下降.纤维素酶、淀粉酶间有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