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抑或“逃离”--流动儿童的城市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影响下,城市和农村被人为的割裂开来,“城市人”和“农村人”的区分乃至对立成为了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必然产物。在这种背景下,随父母来到城市的流动儿童对于自己的身份呈现两种不同的认同状况,即“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公立学校里的四名流动儿童的个案研究发现:身份建构是一个流变的过程,户籍的限制并没有成为流动儿童判定自身身份的决定因素,流动儿童在不同的情境下采取不同的认同策略以获得积极的社会认同和自尊。具体来讲,认同“城市人”身份,选择继续“守望”的流动儿童会采取“拼搏”、“突出城市优势”、“与老家划清界限’,等手段获得自身的身份认同;而较认同“农村人”身份,选择“逃离”竞争的流动儿童则通过更加突出农村和农村人的优质特点、退出现有比较等策略获得自身的身份认同。
其他文献
在我国法学教育的规模明显超出现有法律职业规模和大于现阶段法律就业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法学教育 的结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高职政法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和辅助法律人才目标 上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对高职政法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调研,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和师资 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特色建设意见,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赋予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以及对其能力的要求和角色定位,为读者全面了解 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与现状提供依据。并结合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现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培养 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进入到web2.0 时代的互联网,逐渐呈现出信息交互共享、社群分类聚集、用户活跃等 特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是社会网络舆论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积极的 一面,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利用高校的各种有利条件,趋利避害,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 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加强他们网络安全法律教育,提高网络法律意识值得认真研究。
学科馆藏满足感是评价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广西 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00 名大学生为对象,从馆藏培训和馆藏利用等7 个指标调 查他们对该校图书馆生物学科馆藏的满足感,分析了调查结果及其形成的原因,找 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近代社会剧变和师徒渊源,使得梁启超藏书活动和藏书思想形成深受康有为的 影响。作为先进的中国人,康梁都倡导公共藏书建设,从而开启明智,实现社会变革。戊戌 变法以后,两人的政治学术思想分歧日多,藏书上也有明显的差别。就私人藏书而言,藏书 版本、内容、目的、管理及藏书流向等都不同,就公共藏书活动和学术研究而言,梁启超对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发展及图书馆学科建设有重要贡献。在藏书活动上,康有为因循传统,
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的现状、管理、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述;对馆际协作、 总分馆制、资源共享及多元化服务作了一些探讨。提出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应结合当地的地方特点和 民族、民俗特色,把重点放在读者利用率高和本馆重点特色的核心馆藏资源上,放在培养人才队伍、建立完善机 制、体制上,以及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杜会功能,提高专业管理,加快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基 本策略上;
校本教研管理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而出现的,它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与重视。目前国内有不少对校本教研的研究,但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从管理的角度对校本教研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指导城市新区中小学校进行校本教研有效管理的研究更少。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浙江省杭州高新区(滨江)校本教研管理的实施情况。以期通过深入学校调查、访谈获得的资料,发现校
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工程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论文以普渡大学为案例,从教学质量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质量评估、资源保障四个方面探讨了普渡大学在确保优质、高效的工程教学方面所进行的努力,归纳了其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经验,并结合我国工程教学的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履行教师职责的基础,熟练的教学技能是履行教师职责的能力保证。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师德陶冶和教学技能训练在教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教育的振兴在教师,只有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才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素养优良的师资队伍,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校以培养乐教、会教、善教的优秀中小学师资为目标,通过加大教师教育课程比重,强化师德陶
晚近以来苏南在文化、科学和民族工商业等各个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成就卓越的英才,他们被发现、培育及成长的历程,透露出了苏南民间的教育智慧:教育目的观从“学而优则仕”到“读书变化气质,,的突破,是智慧之源;课程的经世取向与活力,是智慧之学;尊重个性实际,注重因势利导,搭建智慧之桥;护佑人才成长的教师群体,是智慧之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