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棉花新品种川杂棉30的选育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t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杂棉30是以转基因抗虫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作母本,以抗病恢复系Z0242作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F1代杂交种.其中母本GA18是通过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采用核不育两用系GA5与抗虫品系GK19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的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病虫核不育两用系;父本Z0242是从川737×岱15杂交后代中,经人工病圃抗病性筛选、纤维品质评价、农艺性状评价进行系统选育而成.该杂交种于2004-2005年测配组合,2006-2007年通过品比试验,2008-2009年通过四川省区试,2011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获得在长江流域使用的转crylAb/crylAc基因抗虫棉安全证书(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12)第129号"),于2013年5月13日通过四川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定.该品种抗病性好、产量高、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在长江流域棉区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中棉所7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早熟课题组选育的优质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通过审定(国审棉 2009011),已获得长江及黄河流域转基因安全证书.2008,2010-2012年连续多年在江苏盐城进行试种示范,总体表现早熟,结铃性强,坐桃快,产量高,抗逆性好,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和耐黄萎病等优点.
以2个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品系、10个非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品种为材料进行了该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草甘膦溶液的沙床,对棉种的萌发完全无影响;置床8d时所有非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试验品种均发芽不成苗且无侧根,偶有成苗也是矮小无侧根的畸形苗,并且所有萌发的棉种均有明显、不规则、干枯凹陷的药害症状;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试验品系均无药害症状.因此,利用室内发芽试验鉴定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抗性方法是准确可行的
21世纪以来,传统的人工压榨制油法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浸提和预榨浸提技术.文中对以6号溶剂为主的浸提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亚临界流体萃取法和液—液—固三相萃取法做了介绍,并列举了食用棉子油和饲料用棉子粕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复杂性科学作为一门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交叉学科,其所具有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对其他学科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在分析复杂性科学研究基本原则基础上,以复杂性视角探讨现代棉花生产复杂性技术观的含义与基本特征,进而提出转变现代棉花生产技术研究的理念,即技术体系向动态系统性转变,研究范式向复杂范式转变,研究过程向综合集成转变,研究方法向复杂研究法转变.
以拟南芥的AtMYB0(GL1,AY519590.1)基因为参比序列对雷蒙德氏棉D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比对,从该据库中调取与AtMYB0相似度比较高的序列.利用RT-PCR从徐州142 cDNA中克隆出棉花GhGL1-3基因.经RT-PCR从徐州142纤维组织中扩增得到GhGL1-3的cDNA,其开放阅读框为381 bp,编码由12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GhGL1-3蛋白
选用3个核背景不同的恢复系和7个不同的哈克尼西棉胞质不育材料作为亲本配置了21个杂交组合,在黄河流域河南安阳、黄淮流域河南西华和长江流域安徽无为3个生态区试点种植,通过性状调查与室内考种,采用朱军的ADE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子棉和皮棉产量主要受加性、显性、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衣分和铃数主要受加性、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而铃重则只受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对于品质性状,长度、马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棉花品质、产量和抗性的重要途径.当前,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法是利用人工去雄授粉制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技术已不能适应当前棉花杂交种子的生产需要.利用自配花杀剂ZDS-09-1,选择花朵喷药去雄,生产F1代种子,可以节省劳动成本60%,提高制种产量10%.
优选47个超早熟短季棉育种材料在武汉进行验证试验,调查各品系生育期、铃重、单株成铃,比较子棉产量,分析吐絮特性,结果表明24个增产品系在早熟性、吐絮特性、丰产性等方面表现不同,但稳定性和适应性表现良好,适宜在武汉种植.
通过在农三师农科所近几年对"蜜蜂在网室为棉花不育系授粉制杂交种的效果研究"得出:经过不育系制种技术的不断提高、普及,棉花蜜蜂辅助授粉前景十分广阔,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率、无污染,又能获综合效益的重要的现代化生态农业措施,在促进喀什地区农业发展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我国抗虫棉抗虫基因单一、抗性风险日趋增加的状况,依据棉花密码子偏好,人工合成Cry5 Aa抗虫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入棉花,并通过组织化学法及PCR方法对不同世代转化株进行鉴定,同时进行了抗虫性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成功获得转Cry5 Aa基因植株,T1代转化效率为7.76%,T2代为73.1%,T3代为95.5%.结合PCR检测,T1代阳性率为2.35%,T2代为55.8%,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