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鼻蝇蛆病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 :2015全国神经损伤大会暨第四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rg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蝇蛆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对蝇蛆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我院神经外科蝇蛆病病例,总结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为75岁,女,因摔伤致头晕头痛入院,住院期间发现患者鼻腔中自行爬出蝇蛆;经病理诊断为鼻蝇蛆,给予口服甲硝唑治疗并鼻内窥镜取虫,后未再发现蝇蛆。检索搜集相关文献,我国自1958年王琼报告的第1例鼻蝇蛆病以来,陆续有鼻蝇蛆病的报告,国外亦有相关报告。鼻蝇蛆病多见于经济欠发达、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治疗无特异性,多采用去除蝇蛆和驱虫剂及对症治疗。结论鼻蝇蛆病的预防在于提高卫生条件,并防止虫卵的直接沾染;诊断主要依据为检出蝇蛆,该病的治疗在应用驱虫剂的同时应在鼻内窥镜下尽量取出全部虫体。
其他文献
从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医院采用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治疗11例颅骨修补术后皮瓣下感染患者,感染均得以控制,避免了置入材料的取出,收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央沟区肿瘤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分析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治疗的8例中央沟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其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术后有患者症状改善5例,症状无恶化3例;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诱发电位监测技术联合术中唤醒技术可在保护患者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
开颅术后继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是指与第一次手术无直接关联,发生在原手术区远隔部位的急性颅内血肿.是临床较少见的病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38~3.40%.因低发病率及大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稍有疏忽很容易误诊或漏诊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就开颅术后继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进行探讨. 通常远隔部位血肿形成一般需要存在2个条件:各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代谢发生紊乱,蛋白质、糖类、脂肪、电解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呈现不同代谢特点,应激损伤情况下机体对不同营养素的需求不同,同时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对临床早期营养的效果亦有所不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式的合理选择或联合使用是临床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研究现状。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是除能量和营养供给之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单一的营养支持不能满足重型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马尾部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圆锥马尾部室管膜瘤1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显示7例为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15例患者症状和体征较术前均改善,1例患者术后尿潴留,术后1周逐渐恢复.术后随访1~3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圆锥马尾部室管膜瘤少见,无特
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以来,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症患者39例,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并在实际工作中与传统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相比较,在手术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
目的 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入住ICU患者6 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 0例.对照组通过检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通过PICCO技术分析指导液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I CU住院时间、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病死率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 C S)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
目的:为了解脑挫裂伤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特点,方法:对16例脑挫伤后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发生原因和处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脑挫裂伤7d后再次出现周围水肿的明显扩大, 应称之为迟发性脑水肿,并持续时间2周以上,属于迟发性脑水肿.早期介入可纠正因迟发性脑水肿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对于脑挫裂伤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加强监护,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随时复查颅脑CT,影像学改变比临床病情变化出
会议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of TERT rs2736100and rs2853676 at 5p15.33 of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carcinogenesis but a relationship with glioma risks
目的 探讨创伤性下丘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近5年来,收治25例创伤性下丘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5例病人,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3.4%.经积极综合救治,半年后按60S评分标准评定:死亡5例,存活20例,其中5级6例,4级8例,3级5例,2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