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的药性及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

来源 :2016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lg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甘、辛,性平,是常用的补益中药,具有补肝肾、固精缩尿、益精明目、止泻、安胎等功效,通过大量查阅资料,笔者分析了古代医书中有关菟丝子的药性描述并综述了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以期能更好的合理开发利用菟丝子资源,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因其有强烈刺激性,临床多用其炮制品,半夏经各种方法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同时增加了不同的药用功效。本文通过概述不同半夏炮制品炮制减毒的机理,为临床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及保证应用安全、有效提供依据。
菌种为发酵类中药生产过程的首要关键因素,菌种不同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有效性及安全性。针对目前发酵类中药大多为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多菌种混合发酵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发酵中药标准化生产,需要对不同发酵类中药品种的发酵菌种进行筛选以获得优势菌,从而提供标准化生产用菌株。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药科学,几千年来以它博大精深的科学内容、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药这一经久不衰的医药生命科学在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越来越突显出来。在社会大环境下以及中医药自身发展需求下,中医药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药作为中医药重要的组成
梳理古籍中有关"人中黄"的记述,查阅其应用功效,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查阅历代古籍医书及本草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应用记载,总结载述其药性功效的应用。"人中黄"是由人的粪便炮制而成的药物,有关炮制方法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其性寒凉,主要具有解毒辟瘟,清热透疹的作用,多用于大头瘟、天行热、痘疹、白喉等,古代医家多有应用,但在现代临床应用者少之又少。
茜草是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其性寒,味苦,归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之功.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等.茜草又名活血草,锯子草、拉拉藤,分布于全国,以河南洛阳、陕西渭南、河北邢台等地产者为最佳.茜草中主要含有水溶性的环已肽系列物、脂溶性成分蒽醌及其糖苷、还原萘醌及其糖苷,
梳理古籍中"人中黄"的记述,查阅其原有炮制方法,考析"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炮制方法,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查阅历代古籍医书及本草析其由来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载述,分、炮制方法。"人中黄"是由人的粪便炮制而成的药物,在古代本草中一般收载于"人部"药材中,有可能在宋元时期 "人中黄"是由"金汁"发展而来的。其相关炮制方法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其方法在其后的历代
石膏是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生品主要化学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临床多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等,煅石膏失去结晶水而具有收湿、生肌、敛疮等功效,多外用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本文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石膏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Ethnopharmacological relevance: 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is a wide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nown as Sanqi or Tianqi in China.This plant,which is distributed primarily in the southw
水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其味咸、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之功,主治血瘀经闭、癥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打损伤等.水蛭炮制入药,始载于 《伤寒论》,历代曾有熬、炒微黄、煨令微黄、水浸去血子米炒、石灰炒过再熬、炒焦、盐炒等炮制方法,而今主流炮制方法为滑石粉炒法.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横Whitmaniapigra
通过对古本草医药方书、各省炮制规范、古今文献所收载的与五倍子有关的内容进行查阅、归纳、整理和总结,对五倍子的分类、鉴别、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概括,为五倍子进一步研究提供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