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elin/chordin样蛋白在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BMP7干预后的表达变化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9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观察KCP在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骨形成蛋白-7(BMP-7)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治疗纤维化的新靶标。指出,BMP7能改善小鼠肝纤维化;kcp可能参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新靶标。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将β受体阻断剂用于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指出心得安和内镜套扎联合治疗是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的最佳选择。专家共识,药物辅助内镜套扎治疗较单一内镜治疗效果更好,可作为标准二级预防治疗方法。然而近年来研究证明,心得安可因减少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流而加重肝功能损害,增加病死率,降压效果差,提出了新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其降低HVPG优于心得安,而且还有抗氧化作用,是临床
本文旨在探讨临界视觉闪烁频率(CFF)对肝衰竭患者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早期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指出,CFF检查可能成为轻微型肝性脑病临床一项客观而敏感的诊断方法,诊断临界值需进一步明确。建议临床开展并完善肝衰竭患者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诊断,积极给予干预治疗,有助于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收集自2009年~2010年至某院治疗的82例难治性慢性丙肝患者,给予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治疗中随访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自身抗体谱、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经过标准化抗病毒治疗中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点分析。指出,初治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经过标准抗病毒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以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为主。自身抗体和免疫球
文章通过探讨扶正化瘀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旨在为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指出,扶正化瘀处理肝星状细胞(HSC-T6)后可以诱导其发生凋亡,p44/42和p38等激酶蛋白水平上调,提示可能是扶正化瘀诱导HSC-T6细胞凋亡发生的因素之一。
通过观察32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应用安络化纤丸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恢复情况和肝脏影像学改变,指出,安络化纤丸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肝癌发生风险,为优化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指出,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其它单药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耐药增加肝细胞癌发生风险。
1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持续服用拉米夫定100mg/日抗病毒治疗3年,骤然停用2个月后病情突然恶化致重型肝炎死亡。从目前临床实践的观点出发,指出对于每一个就诊和求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应仔细了解病人的病情、病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权衡利弊,与病人说明治疗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并与病人探讨,取得病人同意后,再下决定。在治疗过程中,要求病人合作,按时服药,定期随访,并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和反应作出及时处理
文章就某院收治的一例肝窦阻塞综合症(SOS)病例进行综述。该患者为不明原因的腹水、脾肿大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入院,经腹水检查明确为门脉高压性腹水,经CTA检查基本排除布-加综合征,经肝脏穿刺术及反复询问药史及成分查询明确诊断为肝窦阻塞综合症,故临床病史的采集非常重要。
随机选择CHB患者178例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进行分级分期诊断,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中90例患者行HBV基因分型,以期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早期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者在HBV基因型及临床常用的各项非创伤性指标方面的差异。指出,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通过肝活检诊断早期肝硬化患者占24.7%,说明在临床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估计是不够的,C型CHB患
本文旨在探讨ALT持续正常e抗原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特点,研究影响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相关因素。指出,年龄较轻、血清HBV DNA载量较高的患者暂无必要行肝脏病理检查,其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轻微,肝组织炎症及HBcAg分布反映了这类患者尚处于“免疫耐受”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