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尺度中国城市化阶段划分的再思考

来源 :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传统对于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缺少多维思辨条件下的审视视角.与传统研究相区别,本文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关系作为整个城市化阶段划分的主线,通过对城市化波动状况及城市化质量的分析来解读政府管制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2)总体上说中国城市化大致划分为两阶段,而进一步可划分为五阶段.3)最终得出结论,经济发展是城市化数量的根本动力,政府管制是城市化质量的根本保证.
其他文献
城镇群的空间模式,本质上反映了资源、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空间投影,是由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产业、交通、服务等引导性因素和生态、行政、政策等限制性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镇群根据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高低表现为四种空间模式,即分散型、集中型、均衡型和网络型。本文以粤东城镇群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运用引导性要素和限制性要素的作用机制,寻找出不同类型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方法与控制体系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的快速扩展过程中,传统的方法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用地管理的要求,对城市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也逐年降低。通过对传统用地规模的确定与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忽视城市差异与确定标准单一、缺少对经济因素的考虑、用地控制静止化以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无法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制约其发挥有效控制作用的几大因素。我国城市的自
伴随着体制的转轨和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战略规划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生态城市的建设也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并且向多方面渗透。城市已由单纯静止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趋向于全面生态化,人类在获得改造世界巨大能力的同时,也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更理想的人居环境的结果。然而在目前基于生态城市理论探讨的战略规划问题尚在探索阶段,因此,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对
在国内大学城第一阶段建设发展任务基本完成的大背景下,文章以南京市大学城为例,对近十几年大学城的发展进行反思,针对目前大学城教育、消费、研发等功能断裂的情况,采用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将影响大学城功能断裂的原因归纳为区域发展环境、大学城规划以及校园文化景观构建,并从学生的主观感受方面对大学城的现状功能发展进行满意度调查。最后针对现有问题,认为解决大学城断裂现象应该从基础设施先行,校区结构重组和校园
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全国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其发展策略和发展思路对其他地区推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农村城镇化突破口,实现城乡统筹关键点的远郊区县中心镇为研究对象,评价了2003年重庆市城镇化战略实施以来远郊区县中心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将中心镇作为有机体,以整体功能实现为目标,提出规划策略;另一方面依据远郊区县各中
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趋缓,城市化持续性受到挑战的现状下,提炼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和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机理与机制,根据我国的实际统计数据,对发展经济学二元结构理论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进行验证和总结,得出拉尼斯、费景汉的生产率增长和托达罗的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这两个动因与我国的实际数据吻合度较高;并结合对我国具体现状的分析,建构了以生产率增长、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生存成本和进
目前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包括:两级政府事权与规划内容不对应、城市规划的地位与作用不明确、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技术方法不足。为此建议进行以下改革:总规内容分为"长远期战略规划"和"近中期建设规划"两部分对应两级政府事权;在公众、国家、城市政府和开发商的四方利益博奕中,城市规划应通过公众参与机制实现"维护公众利益"这个首要目的,同时为国家、城市政府和开发商提供相应的管控、
镇在我国的城市化战略体系当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以渐进式改革方式推进城镇化的特殊路径。因此,镇总体规划发展一直深受不同社会经济阶段的深刻影响,其不同时期政策环境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城乡规划体系中,由于其外延的界定一直都比较模糊,导致与中心城市的规划相比,镇的规划在立法上得到足够重视的时间较晚,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镇的发展需要。本文以苏南地区为例,首先对于30年来
本文研究了工业代谢分析方法在生态产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文章首先探讨了工业代谢的系统分析方法。通过产业生态分析明确工业区的定位和生态耦合的研究思路,通过物流能流和投入产出分析整理前期的物质和能量的相关估测数据,形成较系统的工业代谢分析,从而建立各资源能源量之间的动态联系,通过指标体系评估工业区规划绩效。在工业代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物质的投入提出了一些建议,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的探索,评估相关建议对指标的
城市政策管治区划的思想和实践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是指通过空间政策及其制度平台构建的一种区域性空间管治体系,但针对微观尺度下的城市中心城区则鲜有相关研究。通过对案例城市洛川县城现状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公众参与下的建成环境政策管治区划模式。具体体现为由规划师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城市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县城的政策管治基准区划,并且通过三个阶段的公众参与对基准区划进行反馈、修正和完善,在提高政策管治区划现实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