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

来源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缔约过失责任是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特殊责任制度,其不属于合同责任,它与违约责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民事责任。在我国没有统一民法典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缔约当事人从开始接触、磋商到合同签订及履行完毕的全过程中的信赖利益、履行利益,在立法技术上将这两种责任制度统一规制在合同法中。本文在分析两种责任共同点的基础上,从两种责任的产生依据、所保护的利益、责任性质、责任发生的时间、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赔偿损失的范围及免除减轻责任的事由等方面对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进行区别,从本质上认识这两种责任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破产管理人是指在破产程序进行过程中负责破产企业的业务经营、破产财产的管理、处分、破产方案拟订和执行的专门机构。本文分析了我国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对其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破产重整制度是一个复杂的解决困境中企业的方法,是平衡众多权利方利益的解决机制,是挽救濒临破产企业的最后办法。"该制度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使其在各个国家的破产法或者公司法中得以体现"(破产重整的法律构造一张世君)。我国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也专门规定了重整的法律制度,这是我国目前第一次在法律规范中明确的对这一制度专章进行规定。自今年金融危机以来,出现了大量的濒于破产边缘的
在关联企业内,由于其特殊的企业结构与经营手段,引发了许多传统法律所未正视的问题,包括公司法问题、证券法问题、税法问题、反垄断法问题以及破产法上的问题。本文以笔者所代理的一个实际案例为出发点,探讨在我国关联企业破产财产能否统一分配的问题,这涉及国外法关于处理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原则"。
本文拟对在我国法律实践中引发诸多争议的关联企业破产问题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破产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提供了建议。
文章分析了国际金融风暴对中国律师业务的负面影响,对国际金融风暴对中国律师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概述。
本文针对破产事务中破产管理人对必要工作人员的聘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管理人接受债权人会议及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机制进行了分析。
“新浪模式”的本质在于规避法律法规对外资的限制,境外上市公司通过“新浪协议”而非股权控制境内公司,并从境内公司获取利润,这决定了“新浪模式”本身存在缺陷,稳定性是各方公司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于境内外的投资者,要切入“新浪模式”,必须全面分析各个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法律关系,以求最大限度的规避投资风险,获取预期利润。
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进入我国的限制放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资并购已经成为我国直接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之一。外资并购的对象中,国有企业占很大的比重。为了建立健康、有序的外资并购市场,规范外资并购行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除了适用现行的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法律外,我国不断出台涉及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政策和法规。综合分析这些政策和法规不仅能全面把握我国当前外资并
本文对并购中的法律风险识别进行了探讨,对并购中法律风险的控制提出了建议,指出并购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个系统过程中国家通过公司法、证券法、税法、银行法、外资管理、外汇管理等各种法律予以规范,以保障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这些法律设置了并购程序、设置了并购双方当事人以及参与并购活动的其他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人们可以以此指导并购行为,并预测并购结果,最大限度降低并购过程的法律风险。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利用外资的数量越来越大,近几年来我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外资以并购我国企业为形式的直接投资逐年增长,其中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也开始出现,但毕竟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和操作规范,现行法律法规政策中也存在着粗疏和不协调一致之处,本文就目前我国的法律环境下外资并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概念定义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