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更新视角下城市遗余空间的活化利用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smb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化发展导致了人口膨胀、土地匮乏等,继而出现了局部地区高密度环境的现象。城市快速化发展与土地规划之间的矛盾使得我国的城市发展趋势逐渐由"增量发展"转向"存量规划",城市内存量空间活化利用问题成为各大城市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以城市中的遗余空间为对象,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价值功能。在对两者之间的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以重庆市独特地形条件下产生的遗余空间为线索,探究不同功能的遗余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不同时间段的现场调查以及热力图绘制等研究方法,引发作者对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城市遗余空间的利用策略的思考,以期优化重庆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遗余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发展战略,而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人才乡土化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农村教育也面临着城镇化、家庭教育弱化等方面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要树立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念,积极探索与创新有效的治理模式。贯彻落实教育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农村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从而
学位
城乡教育一体化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此背景下,乡村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为乡土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新知识和新教学方式的探索者、既教书又育人的践行者,其角色从整体上呈现出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特征。然而,乡村教师在角色定位过程中也面临着乡土知识匮乏、乡土课程开发动力不足、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受限、乡村家庭教育缺位等困境。要突破这些困境,凸显乡村教师的角色,就应发挥社会、政府及家庭的合力。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运用教师流动机制来缓解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紧缺、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探索出了适用广且效果佳的教师流动方式,重庆荣昌区更在努力破解原有困境的同时有所创新,尽管在机制建设上依旧有所欠缺,但也切实推进了城乡教师流动,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围绝经期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第1次月经不规律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结束[1]。这一时期通常伴随着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失眠等多种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围绝经期失眠(PMI)[2]。失眠以难以入睡、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为主要特征,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3]。然而,很少有效的疗法可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的睡眠问题。瑜伽、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家校合作工作有着独特的特点与问题。通过对河南省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三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师与家长两方面分析家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局限在合作中表现不理想,教师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不科学、专业能力不足等。家校双方应该树立正确观念、开展真诚对话,建立伙伴型合作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业务水平;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创新家校合作方式,由此共同促
学位
碳中和运行是污水处理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低能耗、低排放、可持续等优点。综述了碳中和在污水处理厂的实践途径,具体包括污水余温热能利用、污泥热电联产、原水碳源捕集、太阳能光伏发电、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及高能耗设备的节能改造等,并对应用较为成功的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制约污水处理厂碳中和实现的重点任务,包括从政策渠道打通污水处理厂与用户之间的热网连接通道,大力推进城市排水系
学位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具有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意义。碳达峰碳中和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政策问题。基于“环境—社会—经济”包容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框架,碳达峰碳中和实质上是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受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的复合影响。其实现将遵循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高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负排放技术和自然碳汇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