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渔村传统服饰与海上丝路文化的关系

来源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hu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及族群的重要标识,人们一般都把风格不同的民族服饰看作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福建泉州渔村汉族随着历史的变迁因特定的劳动形式和生活环境,而形成了特殊的汉族族群,其服饰也成为区别周边族群的典型标志,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形成了泉州渔村汉民融合了外来多元化的服饰特征.当今汉民族的服饰遗存只有在极少地区保留,它是现代社会中留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地区蟳埔渔村汉族服饰作为一个典型代表,传承保护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蟳埔渔村的汉民服饰承载着千年的海上丝路多元文化,不论是服装还是头饰都体现出中外文化、风俗、宗教等多方面的融合,由商贸活动所产生的海上丝路为人们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从而形成泉州具有地域鲜明的社会风貌。泉州渔村服饰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中重要载体的一部分,它具体形象地反映出了历史文化的特征。
其他文献
通过对定边郝滩汉墓壁画的图像分布、色彩分析、色彩组配和单元图像比较几方面的初步探讨,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图像分布的观察,可以看到,定边郝滩汉墓壁画选取生前、
文艺(文学、图画等)可以宣传和疏导反抗的苦闷,使之从自发转向自觉,进而转向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由此避免无谓的流血牺牲.在这个意义上,版画也可谓为一种"泛体式(mode)"的"叙
  In 1959, a family cemetery was uncovered in the city of Tongguan in Shaanxi province.It comprised seven graves arranged in a line from east to west, separat
会议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crucial role of two members of the British elite, Laurence Binyon (1869-1943) and Arthur Waley (1889-1966) during the 1935-36
会议
  The studies on image and word went hand in h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humanistic disciplines.In this perspective, the study/analysis of
会议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博大精深,其涵盖的领域与类别更是十分丰富,每一项工艺都隐含着时代的烙印,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继承与发扬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
在21世纪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世界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北京市也不例外.北京工艺美术产业作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
古代“丝绸之路”功能众多。从官方角度讲,“丝绸之路”是政治之路、外交之路。但从民间来看,“丝绸之路”更是经济之路。元代之前龙泉青瓷产区的繁荣、青花产生后景德镇产瓷区
明清时期的江淮地区活跃着一个巨大的商业资本群体,就是闻名天下的两淮盐商.“两淮盐商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现象,它曾经所创造的辉煌和文化实践活动,对于当代文化中国建设,对
本文以景德镇天后宫妈祖信仰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景德镇天后宫的历史与现状,妈祖信仰在景德镇的陶瓷贸易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信仰移植的原因。景德镇天后宫是景德镇与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