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i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研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2、探讨PGAM1 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研究PGAM1在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相关机制. 研究方法:1、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腺体的石蜡切片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者中PGAM1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 2、以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潜能细胞系(SACC-LM)为研究对象,构建PGAM1 siRNA 干扰片段,通过质粒转染SACC-LM细胞,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干扰效率;流式细胞仪分析PGAM1 干扰后SACC-LM细胞周期的改变;CCK-8 检测干扰后SACC-LM 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试验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干扰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型钙粘素(N-cadherin)、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 研究结果:1、PGAM1在3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20例为高表达,11例为低表达,表达为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浆;PGAM1在25例正常腺体中均为低表达.PGAM1表达强弱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分型相关,其中实体型的表达明显高于筛孔型和腺管型(P<0.05);PGAM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发生部位等无关(P>0.05); 2、PGAM1 基因表达下调后SACC-LM 细胞PGAM1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比例没有变化(P>0.05),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PGAM1 被抑制后MMP-2、MMP-9的表达也明显下调(P<0.05). 研究结论: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型有关;2、PGAM1的表达下调可以显著抑制腺样囊性癌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的应用。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基于立体导航系统引导下的两例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手术,所有病例术前完善颌面部CBCT 及腓骨螺旋CT,术前设计手术方案,制作3D 模型及导板。术中在AccuNavi-A 导航系统(上海优益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中国)辅助下按术前设计完成手术。术
研究目的: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过度增殖以及凋亡抑制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研究显示Notch1 基因在中国人群头颈鳞癌(HNSCC)中的突变率高达40%,部分胞外段的热点突变(如V1754L)与口腔鳞癌(OSCC)的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膜系留Notch1(V1754L)在口腔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本次实验我们对78 个诊断为口腔白斑(OL)的病理标本及正常粘膜
研究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修复的特点及其优势.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2017年我科口腔癌切除缺损病例共25例,其中舌缺损12例,口底缺损7例,颊部缺损3例,咽旁缺损3例.均采用腓骨近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缺损.探讨了腓骨近心端穿支皮瓣的制备特点,评价了功能性修复效果,评估了供区并发症情况. 研究结果:25例腓骨穿支动脉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缺损中,最大皮岛面积8*13,制备带
研究目的:探讨股区各种穿支皮瓣的特点及在头颈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2017年我科应用股区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病例共119例,皮瓣制备完成122 块.总结了皮瓣制备的不同区域,皮瓣的组成及修复不同种类缺损的效果.计算修复区的并发症及皮瓣成功率,评估了供区并发症情况.总结股区穿支皮瓣的应用规律. 研究结果:股区穿支血管众多,可分为股外侧区、股内侧区、阔筋膜张肌区三个区
研究目的:分析探讨桡侧前臂皮瓣加掌长肌腱悬吊在修复全下唇缺损的临床应用病例,对临床经验及体会进行总结 研究方法:总结我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科进行桡侧前臂皮瓣加掌长肌腱悬吊在修复全下唇缺损病例共10例,患者均为全下唇缺损,术中尽量保持口角。将前臂皮瓣携带的掌长肌肌腱与口角周围的肌肉进行缝合,并矫枉过正。以维持口角及下唇形态和功能,桡侧前臂皮瓣折叠修复下唇皮肤及粘膜缺损。术后回访3-12
研究目的:初步探讨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共制备9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及1例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成功修复10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缺损,初步评价术后短期口腔功能及供区状况. 研究结果:10例口腔癌患者均为T2N0M0 分期,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6-75 岁.1例女性舌癌患者因右侧旋髂浅动脉缺如,术中改行同侧腹
研究目的:探讨沉默法尼基转移酶(FTase)对舌鳞癌CAL27 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研究方法:登录Genebank 确定人FTase 基因序列,针对FTase 设计并构建3 条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RNA,siRNA),脂质体转染抑制舌鳞状细胞癌Cal-27 细胞FTase表达,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沉默FTase 后各
研究目的:比较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修复舌和口底肿瘤切除手术后缺损的效果 研究方法:该研究共纳入74例患者(男性47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1 岁,38-75 岁).其中有19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25例股前外侧皮瓣和30例前臂皮瓣,分别修复舌或口底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皮瓣大小不等,从5×6cm 到8×11cm 大小;吻合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所有的供区缺损均初期关闭
研究目的:探讨光敏剂酞菁锌(ZnPc)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的光敏化作用,为ZnPc 类光敏剂用于临床抗癌药物的研发及将来运用于临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以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N4 为研究对象。实验分组暗反应组和光反应组。暗反应组分为正常对照组及不同梯度浓度的单独光敏剂组。光反应分为单独光照对照组和不同梯度浓度的实验组
研究目的:探讨颅底问卷Skull Base Inventory(SBI)在评估中国人群中颌面部病变累及颅底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信度与效度,并初步筛选显著影响术后生存质量的临床病理因素. 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观察性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部病变累及颅底的患者进行SBI 问卷评估,评估时间为术后3月至1年内患者于我院门诊复诊时,然后对该问卷汉化后的信度及效度进行分析.同时患者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