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守正,彰显特色,在动态传承中开拓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彩调保护的三方面措施及其成果

来源 :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5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调是广西的一个地方剧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彩调保护采取了三方面措施,并获得相关成果.一是剧目发掘与保护;二是技艺承继与流传;三是永续利用与开发.坚持在固本守正,彰显特色,在动态传承中开拓发展之路,使彩调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面貌.
其他文献
"家园遗产"即文化遗产,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原属性与存续性需要等方面特别加以强调的,它是人类遗产原初纽带或原生态表述的根据.在人类生活节奏加快和审美不断变化
保护与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铜鼓习俗是一项具有跨国传播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布于中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和越南、老挝、缅甸
200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将会促进中国
本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和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相关性进行了比对和探讨.对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实施的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思想、保护原则、现代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代表性传承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代表性传承人能够明了其职责与义务,积极履行其职责与义务将会起到表率的作用,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在我国华南、西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分布着众多被冠以"那"或者"纳"地名的村寨,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那"地名圈.生活在"那"地名圈的族群,以壮侗语族诸民族为主体.这些族群在语言
回顾与总结东盟主要国家非遗保护的实践与经验,探讨广西与东盟在非遗保护领域的合作前景,提出:通过组织平台建设、科研学术互动、博物馆宣传展示和项目交流等方式,借助国际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意识增强,形成人类共同价值取向,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标志,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化进程,也促进了中国-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看,民族艺术的产生、变迁与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民族艺术的文化生态不仅包括本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还包括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碰撞
壮族铜鼓文化是"铜鼓文化圈"的一部分,是稻作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反映.可能是由于在历史早期,宗教事务往往为部族首领掌握,铜鼓具有权力重器的性质和功能.中原地区以鼎为尊,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