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的研究

来源 :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60个中国野生香菇菌株为样本,研究了中国香菇自然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交配型因子数估测结果表明,中国香菇自然群体存在121个不同的A因子和151个不同的B因子,数最显著超过已见诸报道的其它地区,表明中国香菇自然种质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和ITS序列分析同样显示中国是香菇遗传多样性的高丰度区,其中,东部沿海、西北高原特别是西南高原的香始遗传多样性尤为丰富.测定了60个供试中国菌株ITS序列,结合GeneBank中其它地区微香菇属(Lentinula)48个不同菌株的序列数据,构建了Lentinula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将全球Lentinula属分成两大支共7个谱系。西半球一支含2个谱系,东半球一支含5个谱系。谱系与形态学种有明显对应关系。西半球谱系Ⅵ的所有菌株和谱系Ⅶ的大多数菌株部属于美洲香菇(L.boryana),只有谱系Ⅶ的一个菌株属于L.raphanica.东半球的谱系Ⅰ和谱系Ⅴ属于L.edodes,分布于亚洲.谱系Ⅱ和谱系Ⅳ属于砖红小香菇(L.lateritia),谱系Ⅲ属于新西兰小香菇(L.novaezeladieae),三者均分布于澳大拉西亚地区.值得注意的是,重要的、唯一的纯大陆型谱系Ⅴ虽与谱系Ⅰ属同一形态学种,但二者并非姊妹系,相反,谱系Ⅴ与澳大拉西亚谱系的关系更近,可能是亚—澳两大群体间的过渡类型.
其他文献
以黑木耳5个不同栽培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和F1代孢子单核体为供试材料,根据裂褶菌信息素受体设计的简并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扩增,对回收的STE3信息素受体基因片断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无论在黑木耳种内栽培菌株之间,还是在单核体菌株之间,信息素受体基因片断DNA序列相似程度都达到98%以上,表现出非常保守的特性,不能体现黑木耳种内水平上的差异.黑木耳信息素受体基因与交配型因子没有紧密的连锁关系,
对采自四川和西藏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蘑菇(A.campestris)9个野生菌株,以及双孢蘑菇5个栽培菌株为材料,进行了ITS-RFLP分析.结果表明,ITS-PCR条带约为750bp,5种限制性内切酶(Msp Ⅰ、Hinf Ⅰ、Hae Ⅱ、Aul Ⅰ、Taq Ⅰ)的ITS-RFLP分析结果为,只有4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Hae Ⅱ、Aul Ⅰ、Taq Ⅰ)产
对紫皱盖罗鳞伞(Cortinarius emodensis)及其易混淆种紫丝膜菌(C.purpurascen)s、紫绒丝膜菌(C.violaceus)的rDNA IT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运用Clustal X,PAUP4.0b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ITS区域中,紫皱盖罗鳞伞、紫丝膜菌、紫绒丝膜菌的5.8SrDNA具有100%的同源性,紫皱盖罗鳞伞与紫丝膜菌分化较早,自举支持率
Δ5-脂肪酸脱氢酶是合成花生四烯酸的关键酶.根据已报道的Δ5-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设计引物,分别从三角褐指藻基因组DNA和总cDNA中扩增得到1520bp和1410bp的特异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基因中含有一个大小为110bp的内含子,这是国内外首次报道.将Δ5-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pYES2.0中,在大肠杆菌中筛选到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pYPTD5,用电击
捕食线虫真菌是指以营养菌丝特化形成的捕食器官捕捉线虫的一类真菌,主要包括节丛孢属、隔指孢属和单顶孢属等3个属。我国现已报道节丛孢属真菌23种,其中只有葡萄孢节丛孢的分生孢子为单细胞,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对广西捕食线虫真菌的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该属另一个分生孢子为单细胞的种,即单孢节丛孢的实验过程和使用的方法。
本文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资料,对新疆松萝属地衣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分布区、区系特征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新疆的松萝属地衣共有22种,主要分布在天山和阿勒泰山.同时根据它们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和选择性,将新疆松萝属地衣的主要地理成分分为环低北极及北方种成分,占22.8%;北美-欧洲种成分,占4.5%;其余16个种未确定其地理成分.本研究我们还发现分布在阿勒泰山和天山的松萝属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作为分布最广泛的镰刀霉毒素之一,不但给全球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本文对清除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在食品中有效控制其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Helicogonium由white(1942)以H.jacksonii W.L.White为模式种建立,为单种属,Baral (1999)对该属进行专著性研究,认为Myriogonium Cain(1948)为其异名,并把Myriogonium的模式种M.odontiae Cain转入Helicogonium中。此外,他还新描述该属的16个新种。至此,Helicogonium共有18个种,主要分
本文综述了黏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有关结果,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在黏菌这个特殊生物类群中的丰富表现,说明了黏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研究对象,反映了黏菌多样性的研究应是生物多样性理论系统体系研究的重要组成.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单元,传统意义的生物群落是指处于同一个环境中相互作用的一个生物群体或者被定义为一个特定区域内相互作用物种的联合体。一般来讲,群落是由许多通过各种方式互作的物种组成的,这些互作方式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共生、共牺等。但是在有关群落的研究中,人们更加关注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通常用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等来描述群落特征,而忽略了群落中物种间的互作关系。本文集中讨论如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