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EGFP融合蛋白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it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荧光检测试剂SPA-EGFP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表现.方法:(1)将SPA-EGFP代替EUROIMMUN抗核抗体检测试剂盒中的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已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病人血清,并与使用FITC-IgG获得的荧光图像进行对比;(2)用SPA-EGFP代替EUROIMMUN抗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检测试剂盒中的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盒自带的阳性血清,并与使用FITC-IgG获得的荧光图像进行对比;(3)用SPA-EGFP代替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天疱疮患者病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冰冻组织切片.结果:使用SPA-EGFP获得的荧光模型与使用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的结果相同,并且灵敏度较其为高,荧光更强且稳定.结论: SPA-EGFP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荧光检测试剂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并且初步体现了其相对传统荧光检测试剂的优势,本研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成人股骨头坏死各种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OVID等数据库,自1990~2011年公开发表的股骨头坏死的限制负重、他汀类药物、抗凝药物、双膦酸盐、体外震波、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语种为英文,结合文献追溯及手工检索的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8篇符合入选标准文献,其中限制负重3篇,他汀类药物2篇,抗凝药物6篇,双膦酸盐7篇,体外震波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奥沙普秦(OXP)固体分散体(SD),增加OXP的溶出速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筛选理想的载体、OXP-载体比例、制备工艺、溶出试验条件等,为进一步将OXP-SD制成理想的剂型打下基础.方法:PEG系列载体以熔融法,PVPk30和Poloxamer188则以溶剂法制备不同比例组成的OXP-SD,考察其体外溶出变化.此外对SD的制备条件和溶出条件对溶出的影响也进行了考察,同时
目的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雷诺嗪原料药中甲醇、乙醇、甲苯、二氯甲烷及二氧六环5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 使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0.32mm×30m×0.25μm),柱温45℃,FID检测器,以水为溶剂,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18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 5种有机溶剂分离完全,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 994~0.9 988,平均回收率为87.1
目的 测定氨茴香合剂中橙皮苷和茴香脑的含量.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采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20:80),流速为1.2ml·min-1,柱温为25℃,UV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 橙皮苷和茴香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840~39.20μg·ml-1(r=1.0000),0.3930~19.65mg·ml
目的 研制一氧化氮(NO)吸光型生物传感器,并将之用于考察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药物的活性.方法 以Al2O3/SiO2为载体,溶胶凝胶法固定细胞色素C(Cyt C),组装传感池,通过紫外分光光度(UV)法考察了该传感池在酸化的细胞培养液中对NO的响应性能.测定含有γ-干扰素(IFN-γ)和脂多糖(LPS),以及以上述溶液为阳性对照的硫酸海藻多糖、香菇多糖、甘露聚糖肽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结果 传
目的:NaN3是一种特异性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 COX)抑制剂,用NaN3纹状体内灌流造成该脑区COX抑制,使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受损,进而建立乙酰胆碱(Ach)水平下降的急性模型.用于筛选防治老年退行性病变和其它脑细胞损伤所致智能减退的药物.本研究拟进一步观察该模型动物细胞外液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葡萄糖和乳酸水平的变化和都可喜的干预作用,为通过改善能量代谢
目的:研究绞股蓝多糖对神经细胞谷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胚胎的前脑进行神经细胞的培养,神经细胞谷氨酸损伤建立神经元损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不同绞股蓝多糖浓度试验组,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神经细胞存活率.结果:不同浓度绞股蓝多糖试验组神经细胞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 绞股蓝多糖对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人类基因组包含了大约500个左右的激酶基因,组成了庞大的激酶组.已有的研究表明其与肿瘤、糖尿病、神经性退行疾病等有密切的联系.目前,仅依靠几个靶点就设计出了多个特异性高的药物.所以,针对激酶组开发药物将是未来药物开发的重点.本文介绍了激酶组和已经或者即将上市靶向性药物的情况, 着重分析了激酶组与各类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靶向药物小分子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