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司法鉴定

来源 :中国法医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司法鉴定,确定外伤史非常关键,而在审阅病历资料时又需要注意辨别材料的真伪。第1-2肋及第11-12肋,一般在遭受强大暴力时才形成骨折,而第3-10肋骨则相对比较容易骨折。针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建议结合不同时间的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肋骨CT平扫并图像重组的应用,逐根肋骨观察,明确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
其他文献
面部创口是指钝性或锐性外力作用下所造成的面部皮肤全层破裂。面部瘢痕是面部开放性损伤形成,是局部组织损伤后机体修复的最终产物,由致密的胶原纤维组织构成。根据人体损伤鉴定标准5.2.3条规定,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6.0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0cm,评定为轻伤一级。本例附有轻度瘢痕的面部创口长度总长达14cm,故本例伤情评定为轻伤一级。
本例伤者伤后首次CT检查见颅内点状出血、左额部头皮血肿,说明其交通事故引起的颅脑损伤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而被鉴定人因冠心病长期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致使其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具有出血倾向,增加颅脑损伤后颅内出血的风险,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出血不易止血而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因此,交通事故造成的颅脑损伤和口服阿司匹林所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对其迟发性颅内出血均有一定作用。由于其外伤造成原发性颅内血肿,说明外力作用强
本文作者对部分容积效应误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当遇到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时,法医工作者应当注意与部分容积效应相鉴别,不应过分依赖、更不能盲目相信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意见,尤其不能忽视对鉴定材料(主要是病历材料、CT, X线等影像)内容的审阅、甄别,必要时应当对医学诊断意见给予技术上的审核,以保证法医学鉴定意见的准确可靠。
本案中,曹某右眼被树枝扎伤的外伤史明确,CT见创道经眶内、眶尖进入颅内,伤后24天出现头痛加重症状,脑脊液检查示白细胞计数820×106/L,单叶核细胞84%,多叶核细胞16% ,蛋白定量0.91g/L,MRI见右颞叶脑脓肿形成,且半月后复查仍见相同部位脑脓肿范围缩小,同时CT扫描可以排除化脓性中耳炎等临近部位疾病,认为其外伤性脑脓肿可以认定,依据《标准》5.1.2.j)的规定,评定为重伤二级。本
牙外伤常见于上前牙,包括牙震荡、牙脱位、牙折(冠折、根折和冠根折)等.轻度根折通常可引起牙髓反应,但不危及牙髓活力,牙髓可以参与硬组织的愈合;中等度根折导致牙髓受损,随着折断线处血循环的建立形成结缔组织愈合;严重根折可导致牙髓坏死及折断片的分离形成肉芽组织愈合;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及时、准诊断牙齿根折程度、数目,是法医学鉴定关键.目前检查牙根折最常用的方法为普通X线牙片或者曲面断层片,但对于隐匿性
在涉及颅内出血的临床法医学鉴定过程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鉴别与疾病的关系:详细了解案情以及尽可能地了解伤者的临床病例材料以及其受伤以前的健康状况,特别是门诊记录和特殊检查结构,对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员应调去其伤前半年以上的体检报告,必要时对其进行CT或MRI复查,以确定其是否患有脑部血管疾病。对脑部自发出血的好发部位要特别关注,必要时让伤者进行与之对应的临床检查,以排除其存在病理基础
法医在检验摔跌所致颅脑损伤死亡者时,应详细了解案情、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综合分析。摔跌伤常表现为外轻内重,体表损伤局限、轻微;以头部损伤为主,摔跌部位以枕部、颞部多见;非受力点以外较严重的对冲颅脑损伤是摔跌伤最明显的特征。
本起案件是交通事故后不久发生纠纷打架,因此在鉴定时需严格区分是摔跌伤还是徒手伤,进而判定损伤系交通事故还是打架所为。对案件定性非常重要。经体表损伤及损伤特点、致伤物、影像学及监控视频分析来看,王某的头皮下血肿、左眼周青紫、右耳后出血、颅脑损伤系打架外伤所致,左肘部、左双膝部系交通事故外伤所致。
本例伤者卢某某骑摩托车颈部被钢丝挂伤颈部,造成颈部软组织挫伤,环状软骨骨折,喉下部气管上段断裂,继发气管狭窄.声门闭锁.会厌关闭不全,依赖气管套管通道呼吸,激动时出现喘息痰鸣,近18个月,达到了治疗终结时效,符合评残条件,在伤残程度评定时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是,颈部损伤呼吸道堵塞治疗无果是否能视为严重呼吸困难;气管导管缓解了部分症状,吞咽功能部分障碍又被瘢痕封闭声门掩盖,声门闭锁语言功能丧失,颈部
轻微外力作用导致的心脏破裂的情形比较少见,损伤机制较为复杂,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难度。在分析判断时,要注意把握以下要点:死者的性别、年龄、身心状况、疾病史等对其受到轻微钝性外力时产生的影响;当心外膜有出血区域而未见明显破口时,要对心脏进行深层次的解剖;心脏破口所在位置、损伤形态和组织学变化;轻微钝性外力的作用部位,尤其是心前区或胸背侧;结合现场勘查,判断较小的外力对心脏破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