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 培育牦牛新品种——青海高原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育种配套技术

来源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扼要介诏了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二十年来,在青海大通种牛场,利用野牦牛作为育种父本,培育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的实践。利用野牦牛作为育种原始父本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的培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原中国农业科学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的前身)路葆青研究员、许康祖研究员率先带领一批科技工作者以青海大通牛场为试验基点,深入高寒牧区,对牦牛的生物学特性、种间杂交、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并著文指出利用野牦牛改良家牦牛的可能性,奠定了《大通牦牛》培育工作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研究室已成功应用重组蛋白技术将ORSV及CymMV之鞘蛋白基因之部分片段构筑成为六种不同组合之单一重组蛋白,并藉由细菌表达系统大量纯化制备。试验发现此等重组蛋白均可与两
真菌病毒(Mycovirus或fungal virus )即感染真菌的病毒,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真菌中。有些真菌病毒对寄主没有显著影响,但也有一些病毒对寄主的生长、发育及其它重要的生命活动
农业永续发展的目标就是着眼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及维护自然生态的和谐,进而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自20世纪初叶,Sanford氏利用绿肥添加物防治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
赤霉病在中国各小麦产区均有发生,但以华东、华中和西南麦区流行频率最高、发生最为严重。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主要致病真菌,病害严重流行年份可引起数千万亩至
荔枝主要病害为露疫病(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酸腐病(Geotrichum candidum Lk. ex Pers.及Geotrichum ludwigii (Hansen) Sin-FangTzu & Cheng Jing-Chu
本课题组对大陆广泛栽培种植的多种葫芦科作物进行采集、RT-PCR检测和部分序列分析(包含部分RdRp, intergenic-NCR和完整的CP基因),结果表明,在大陆各省市多数采集的有黄化或
大豆疫霉侵染大豆引起的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大豆疫霉全基因组和大量的EST数据己公布,为开展该病原菌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疫霉基因组大且
近年来因环境恶化,环保意识抬头,且消费者对于食的健康日益注重,促使愈来愈多国家开始投入发展安全无毒农业,其中植物保护制剂即是主要研究开发的项目之一。安全、环保、无毒及永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十分丰富,资源保护是一项基础性与战略性的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非常必要。通过对活体保种与几种生物技术保种手段的分析比较,本文认为目前原产地活体保
一根2300年前的葡萄藤被发现于吐鲁番洋海墓地。该葡萄藤为我国早期葡萄栽培的实物证据。研究结果对农学界及史学界传统认为我国葡萄栽培始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的说法提出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