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2008ACC/AHA/HRS指南解读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学尚未解决的两个难题之一。上个世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拈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成为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里程碑,大大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本文介绍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及适应证演变,浅谈了CRT在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和窄QRS心力衰竭中的应用,阐述了CRT用于轻度心衰患者的情况。
其他文献
全球每年由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近1700万,其中700万与不正常的血压相关。而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估计有7亿人,大多数没有得到任何治疗或者虽然得到治疗但血压没有得到控制。本文介绍了高血压患者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阐述了联合治疗的降压效果,浅谈了药物降压的效果和效益。
左室收缩功能代偿性心衰(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PLVEF)即心力衰竭但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fraction,HFPEF)的状态,包括了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急性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和其他原因的循环充血状态
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全球主要死因,每年大约导致1700万人死亡。烟草是各种慢性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原则上也是唯一能够完全控制的致病因素。本文介绍了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提出广大医务人员应行动起来做我国戒烟先锋。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类以左室、右室或双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的心肌病,通常经超声心动图诊断。本文介绍了DCM猝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提出DCM猝死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介入器械的不断完善和相关经验的积累,经导管瓣膜置换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根据2009年CIT会议上的资料,已经有近6000例患者接受了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近600余例的患者接受了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手术,越来越多的心脏病专家涉足瓣膜病的介入治疗,经导管瓣膜置换技术已成为介入心脏病领域近年来引人注意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置换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以及经导管房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已成为成熟治疗方法,但治疗巨大ASD仍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为此,本文分析巨大ASD治疗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从第一台可植入性起搏器问世至今,起搏器的发展经历了50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起搏器的寿命越来越长、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本文对关于生理性起搏的研究进行回顾,为临床上起搏器工作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其中以脑卒中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著。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抗栓药物,浅谈了心房颤动病人的危险因素,提出抗凝与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突破1.5亿,占总人口的11.6%),房颤患者将有进一步明显上升。房颤对患者身心的巨大影响以及并发症(卒中、心衰、猝死等)所导致的庞大社会和经济负担使得人们对彻底征服这一世纪顽疾时刻充满着期待。本文就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讨论。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本文介绍了国内心脏性猝死发生情况,浅谈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国内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ICD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