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粗脂肪水平分别为9.66%、11.63%、13.66%、15.92%和17.97%的5种等氮饲料中各添加1.5%的胆汁酸,投喂平均体重为(45.78±0.11)g的大菱鲆幼鱼8周,研究不同脂肪梯度下胆汁酸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呈先上升后降的趋势,D4组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FCR)呈相反趋势.经二次
【机 构】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粗脂肪水平分别为9.66%、11.63%、13.66%、15.92%和17.97%的5种等氮饲料中各添加1.5%的胆汁酸,投喂平均体重为(45.78±0.11)g的大菱鲆幼鱼8周,研究不同脂肪梯度下胆汁酸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呈先上升后降的趋势,D4组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FCR)呈相反趋势.经二次回归分析可得,大菱鲆幼鱼最适脂肪需求和蛋能比分别为17.36%和21.54mg/KJ.全鱼和肝脏中粗脂肪的含量与饲料中脂肪含量呈正相关.17.97%脂肪组的脂蛋白酯酶(LPL)活性比其它各组分别提高了90.31%、84.46%、43.55%和8.1%;肝酯酶(HL)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29%、112%、52.08%和30.94%.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菱鲆幼鱼(45.78±0.11)g的最适脂肪需求和蛋能比分别为17.36%和21.54mg/KJ,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以促进大菱鲆幼鱼的脂肪代谢,进而在高脂条件下减轻其肝脏负担.
其他文献
以豆粕、鱼粉、棉粕为蛋白源,配制蛋氨酸缺乏(0.48%)的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微囊蛋氨酸使其蛋氨酸含量达到0.58%,分别制成硬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共6组,投喂体重为8.6g的建鲤,考察膨化和平模制粒对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蛋氨酸作用效果的影响.经过8周养殖试验发现,在颗粒饲料中补充晶体蛋氨酸对鱼体生长性能无改善(P<0.05),补充微囊蛋氨酸提高增重率11.4%(P
采用饲养试验的方法,探讨投喂冰鲜杂鱼(D组)及3种软颗粒配合饲料(A组、B组、C组)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及其几中主要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A组和B组幼鱼增重率高于D组,且软颗粒配合饲料组的饲料系数和成本显著低于D组(P<0.05);(2)A组、B组和C组幼鱼肝脏和肌肉胃蛋白酶活性均大于D组,A组和B组幼鱼肠道中胃蛋白酶活性大于D组;(3)A组、B组幼鱼肝脏和肠道中胰蛋白酶活性高于D组,且随着软
采用饲养实验设计,探讨投喂冰鲜杂鱼(D组)和3种软颗粒配合饲料(A组、B组、C组)对体质量为39.6±3.12g的大黄鱼幼鱼肝脏、肠、肌肉、鳃等组织器官中的SOD、GSH-PX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为期45d.结果表明:(1)各软颗粒配合饲料组的幼鱼鳃中SOD活性均高于冰鲜杂鱼组,且软颗粒配合饲料B组的幼鱼肠道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冰鲜杂鱼组(P<0.05),但该组的幼鱼肝脏中SOD活性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乳酸菌制剂,研究其对罗非鱼体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均重为3.49 g的罗非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G0)和添加相同水平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粪肠球菌的试验饲料,记为G1、G2、G3、G4和G5.实测饲料乳酸菌数分别为5.10×108、2.97×108、3.03×108、2.30×108和3.47×108 cfu/g,养殖期为
氨基酸含量是水产饲料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应关注其检测的准确性。通过对实验室自制标准物料-豆粕样品中氨基酸含量的多次测定,建立X-S质量控制图,开展水产饲料氨基酸分析日常质量控制,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验按照GB/T 18246-2000,通过微波水解-离子交换-柱后衍生-紫外检测法对豆粕样品氨基酸含量进行连续测定,并以FAPAS奶粉质控样进行方法验证,利用偏度-峰度检验法对离群值进行判断
设计5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旨在研究GABA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作用及其机理.选用800尾体质量为(0.85±0.02)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0.1%、0.2%、0.3%和0.4%GABA的饲料35d.结果显示,GABA可提高凡纳滨对虾摄食量,并提高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其中0.2%最明显(P<0.05).GABA提高虾体粗蛋白,降低粗脂肪含量(P>0.05);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4.01±0.01g的大口黑鲈为靶动物,研究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其生长、机体抗氧化保护和耐受性的影响.基础饲料以低温干燥鱼粉、豆粕和豌豆蛋白粉作为主要的蛋白源,鱼油和大豆磷脂作为脂肪源,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并在饲料中依次添加0,200,400,2000mg/kg的TBHQ,其中400和2000mg/kg分别是最高推荐剂量(200mg/kg)的2倍和10倍剂量组.另外设计
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大黄素对草鱼肝脏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Ψm)和凋亡的影响.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0.04-25ug/mL)处理24小时.结果表明:大黄引起的毒性包括剂量依赖性的凋亡.并且凋亡伴随着膜电位的下降和活性氧的产生.大黄导致SOD和T-AOC的显著下降,这可能由于一些抗
通过室内循环水养殖试验和氨氮急性应激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花鲈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为(8.35±0.17)g的花鲈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200、400、600、800和1000 mg/kg β-葡聚糖的试验饲料.6周生长试验结束后,进行氨氮应激试验,持续时间为96 h.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0~800 mg/kg组IgM含量显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源和铜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风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实验设计,以五水硫酸铜(SC)、羟基蛋氨酸铜(HMC)和碱式氯化铜(TBCC)为铜源,每种铜源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8,16,32和64mg/kg.选取初始体重为0.330±0.001g的凡纳滨对虾1560尾,设13个处理,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40尾虾,随机分配到39个0.3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