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预测精神疾病患者母亲与婴儿交互模式

来源 :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ay1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疾病患者与婴儿的交互模式相比于正常母亲与婴儿的交互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不同的精神疾病患者表现的行为模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母亲更倾向于短促快速地结束与婴儿的互动,而抑郁症患者母亲更倾向于躲避与婴儿的眼神交流而动作偏缓慢。
其他文献
当前研究利用ERP 技术,采用修改的面孔-词Stroop 范式,旨在探索奖赏期待和背景情绪干扰信息对认知冲突控制的交互影响及其神经机制.实验要求被试在有奖赏或者无奖赏的线索提示后判断覆盖在情绪性面孔(愉快vs.恐惧)上的汉字(男性vs.女性),面孔的性别与面孔上的汉字组成一致和不一致条件.
已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丘脑的功能神经影像学异常,但这些异常都只是组水平上的统计学差异,因而尚不能为个体化诊断提供帮助。为此,本研究拟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丘脑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s-fMRI)数据,试图探索MDD 个
依恋高低回避个体在加工依恋相关负性信息(威胁信息)时左背外侧前额叶(L-DLPFC)脑区激活程度的不同,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不同基线水平的L-DLPFC 后在记忆表征改善上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为探讨在我国社会背景和高考改革进程中,高中生的未来目标内容是否会对其幸福感产生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和社会支持是否在二者间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已实施改革的四个省份共1630 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
Backgrou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psychiatric disorders.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mainly includes drug therapy,physical therapy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Cogniti
情绪冲突指无关情绪信息对当前任务的干扰,有效的控制干扰刺激是维持正常认知功能的前提。已有研究表明情绪冲突中的分心物可能阻碍个体的加工速度,也有研究者提出分心物可能有助于个体的加工,这可能与分心物的情绪效价有关。
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与个体的内在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目前有研究探讨了自尊、自豪等心理状态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关注自我欺骗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目的:为了探索自我欺骗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影响,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由于此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极易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明显升高,其严重性、冲击性、破坏性尤为突出,俨然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以及心理问题。
随着网络游戏成瘾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的过程及机制和干预的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渴求在成瘾的形成、维持和戒断上有着重要地位,详述侵入理论(Elaborated Intrusion theory,EI theory)认为,渴求是一种由线索诱发的,包含多种感官意象且充满情感的认知事件。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所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前人大量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强大的自我-他人区分能力是男性共情反应显著弱于女性的重要原因,也导致了患自闭症这种“男性大脑”疾病的个体在情感交流上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