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小儿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对比研究

来源 :2015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hz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急性腹泻婴幼儿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及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与RV肠炎对比,了解NV肠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取3岁以下腹泻7天以内的婴幼儿,筛选出无粘液、脓血的新鲜大便标本,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NV及RV抗原.依据Vesikari评分对腹泻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儿预后.经统计分析,对NV及RV肠炎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共入组942份样本,RV阳性329例(34.9%),NV阳性137例(14.5%),两者均阳性91例(9.7%).RV肠炎存在明显的季节性,9月至次年2月为高发期;NV则全年散发.RV及NV肠炎在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呕吐次数及呕吐持续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但RV肠炎中,发热、严重腹泻(≥6次/24h)及呕吐(≥3次/24h)的比率明显高于NV(P<0.05),而流涕、咳嗽症状在NV肠炎更常见.NV肠炎Vesikari评分均值为8.98±2.94分,低于RV(10.45±3.04分,P<0.05).NV及RV肠炎多7天以内好转,但NV肠炎易出现病程迁延.结论 RV仍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但NV发病率亦较高;NV肠炎呈全年散发,RV肠炎仍呈秋冬季节高发;RV肠炎出现发热、严重腹泻及呕吐较NV常见,而NV肠炎多伴呼吸道症状且病程易迁延.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计算机在线认知任务训练7-12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并对患儿进行认知功能组套测试,观察训练前后相关认知因素的变化,评估计算机在线认知功能训练方法对ADHD患儿认知功能缺陷的疗效.
1例13岁男性患儿,具有多种医学问题:严重生长落后(<3SD)、智力低下、运动能力倒退、听力和视力异常、皮疹.患儿弟弟2岁,具有以上相同表型.但患者父母、姐姐发育正常,询问无家族史,孕期发育无明显异常,染色体检查正常,array-CGH未发现致病性基因组微失衡.根据临床表现初步疑似Cockayne Syndrome、或某种隐形遗传病、X连锁智力低下.完善准确的临床表型描述,利用多种分子遗传学技术(
Dent病(Dent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包括低分子量蛋白尿(low-molecular-weight proteinuria,LMWP)、高钙尿症、肾脏钙化和肾结石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功能异常或肾衰竭.总结4例Dent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于表现为蛋白尿的病人,应完善尿蛋白电泳的检查。对于合并存在高尿钙、肾钙质沉着、肾结石等的Fa
目的:分析一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芬兰型(CNF)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NPHS1突变的特点,以明确诊断、判断预后并指导家庭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收集1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样本,对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PCR扩增方法和DNA序列测定方法,对NPHS1致病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序列进行突变检测,确定基因突变
肾小球疾病是引起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肾小球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障碍异常所致,在这一过程中,细胞骨架作为维持细胞和组织正常形态的重要分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分子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影响,很少有研究涉及细胞骨架分子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相互如何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建立了肾小球细胞骨架网络,不仅仅能够加深人们对肾小
在儿童骨骺未闭合前,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过度身高增长导致巨人症,而成年入骨骺闭合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引起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常见原因为垂体腺瘤,在儿童晚期、青少年及成人,生长激素腺瘤是腺垂体功能性肿瘤最常见类型.本病例中,患者表现为巨人症,垂体核磁共振成像提示为垂体大腺瘤,26.9mm×15.9mm×25.5mm,生长激素分泌明显过度,无其他垂体功能不全表现。垂体腺瘤巨大,但未造成视野缺损,已行手
瘦素可刺激GnRH兴奋HPGA,调节青春期性启动;其确切机制尚未阐明,目前研究认为瘦素不是关键性启动因子.PPARs参与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合成,PPARγ是联系能量代谢和生殖的关键因子.推测通过PPARγ表达调控脂肪细胞转分化,进而触发瘦素信号启动HPGA.课题组从“脂肪细胞-Leptin-下丘脑-性腺、性激素”四个层面出发,从新的视觉进一步阐释性早熟的发生机制等,将拓展脂肪细胞转分化调控青春期性发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是否可通过血液循环迁移到孕鼠缺血损伤的心肌组织上发挥生物学作用.方法 将24只6-8周龄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手术组(n=8)及手术+受孕组(n=8),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将手术后的小鼠和e-GFP小鼠进行杂交,分别在术前、术后和孕产后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之后对各组小鼠心肌进行免疫酶细胞化学,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结构变化,及检测孕鼠心肌是否存在含有荧光蛋白
目的 通过检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血浆中介素(intermedin,IMD)含量的变化,探索POTS的发病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POTS的患儿29例(男14例,女15例),均经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电图及脑部MRI等)以及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POTS,平均年
目的 血浆C型利钠肽(CNP)可以通过cGMP/PKG途径提高络氨酸羟化酶mRNA的表达,由此提高血浆中儿茶酚胺的合成.CNP亦可以激活鸟苷酸环化酶相关的CNP受体(NPR-A和NPR-B)并且抑制磷酸二酯酶(PDE3)的活性而提高心率.而血浆中儿茶酚胺增加是POTS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症(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